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在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才是成功之道。
的确,人的个性有长短,在生活与工作中都需要扬长避短才能逐步完善自我。
然而,有趣的是,人体的脉象中,竟然也有长短,但是脉象中的长短却不能取长补短。
脉象中的长短,主要分为长脉和短脉两种,长脉的形态是过于本位,而短脉的形态则是不及本位,当然,长脉与短脉的区别十分明显,无需类比。
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长脉的脉象形态、类脉鉴别以及方脉证治,现在我们着重来讲述一下有关短脉的形态、类脉鉴别与方脉证治。
短脉的形态古人对它的认识有几种说法,有一些中医学家认为,短脉是不见于关部的,“短脉唯于尺寸寻”,就是这个概念,还有另一种认识的是关部突起,尺寸稍沉,应指即回,不能满部,比如“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也就是说,短脉的具体形态就是两头沉下,中间独浮,尺寸部位显得不满足,其博动比较短暂,刚一应指,便立即回避。
而不见于关的说法是有待商榷的。
短脉的形态比较特别,基本上没有什么脉象与它相类似的。
不过,如果从28脉中非要寻找相类脉,倒也是有那么一种,那就是涩脉。
它们二者的区别,李时珍一句“涩短迟迟细且难”已经勾勒了一个大概轮廓。
涩脉主要的形态还是迟细而难,有一种艰难之感,但其中仍有一丝短意,然而短脉“两头缩缩名为短”,其实也有艰难之感,但二者终归还是容易鉴别,短脉的不及本位是涩脉所没有的,涩脉的“如病蚕食叶”之感是短脉没有的。
短脉的出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来说,主要与气血不足有关,再者就是主疼痛疾病。
还有,短脉有一个特殊的临床意义就是可以判断饮酒伤神。
一般来说,酒喝多了,在脉象上的确会有变化,比如常见的有数脉,在一个就是滑脉,再者就是短脉了。
1.酒毒伤神
酒虽然是五谷精华,但是它却是质寒而气热,“轻则通血脉,重则伤神”,所以,对于酒来说,是“小酌怡情,畅饮伤身”,如果是嗜酒如命,终究会“飞蛾扑火”。
所以,为了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伤害,建议不要酗酒。
但如果是酒毒伤神了怎么办呢?临床上常以头昏头晕,心烦意乱,心神恍惚,多言乱语,手足颤摇,状若癫狂,恶心呕吐,口燥舌干,脉象短而滑数。
这种怎么办?还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发明了一个千古良方,刚好可以搞定这个问题。
李东垣发明的这个方剂就是葛花解酲汤,全方由“白豆蔻仁、缩砂仁、葛花各五钱,干生姜、神曲(炒黄)、泽泻、白术各二钱,橘皮(去白)、猪苓(去皮)、人参(去芦)、白茯苓各一钱五分,木香五分,莲花青皮(去瓢)三分”等中药组成。
这个方剂对于解酒毒堪称玄妙,用过的都说好。
2.阳虚头痛
元气亏虚,髓海不足,就会导致头痛,而短脉所主头痛,与其他的头痛不太一样,短脉所主的头痛所以头空痛为主,伴有耳鸣、头目眩晕、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小便频多等症状。
这种情况应当温补元阳,可以用右归丸(熟地黄、炮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合芎术汤(川芎、白术、附子、甘草、桂心)。
3.胸腹胀痛
饮食劳倦、七情郁结、脾失传输,容易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这样容易出现胸腹胀痛,伴有纳差,乏力,面黄肌瘦,气短,脉短等症状。
这种情况主要还是要益气消痞,代表方剂有消痞汤,药用:半夏一两,草豆蔻仁、炙甘草各五钱,柴胡四钱,木香、橘皮各三钱,枳实(麸炒,去瓤)、当归梢各二钱,红花五分。
4.气血虚损
无论是饮食劳倦,还是七情郁结,或者是失血出血之病,都容易出血气血虚损的情况。
比如在临床中出现倦怠乏力,气不足以息,心悸,自汗,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耳鸣,女性月经不调、色淡不鲜,甚至经闭不月,脉象经常出现短脉,这种情况需要补气养血。
代表方剂有八珍汤,药用: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各等分。
当然,短脉的临床意义不仅仅是这四大方面,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这四点却是短脉比较有代表性的病症。
在调理短脉所主疾病中,尤其需要记住的是气机的条畅与充盈,正所谓“虚者补之,滞者导之,郁者疏之,瘀者逐之”。
只要牢记这些要点,便能很好的调理短脉所引起的各类疾病。
由此,不得不感叹,脉诊之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