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为了这个方子要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正面刚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术流派的不同,清代尤其是自叶天士之下,温病学派可以说贯穿了大半个清代历史,即便乾隆年间备受乾隆眷顾的黄元御都受到排挤,更何况是历史久远的金元四大家?但是,这两个清暑益气汤实际上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要真的把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从笔墨深处被隐去”的话,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为什么说两个清暑益气汤各有千秋呢?先来看看他们的药物组成,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由“黄芪、苍术、升麻各一钱,人参、泽泻、神曲、橘皮、白术各五分,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各三分,青皮(去白)二分半,黄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枚”组成,而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秆、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等”组成,在《温热经纬》中未记载方子剂量。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的作用是清热益气,化湿生津,适用于平素气虚,感受暑湿,从而导致头痛身热,口渴自汗,不思饮食,胸闷身重,大便溏泄,小便黄赤等症状,舌脉上常以舌质淡、舌苔腻、脉虚弱等为辨脉要点。而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的作用是清暑益气、养阴生津,适用于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等症状,舌脉上常以脉虚数为辨脉要点。二者的病机一个是元气本虚、伤于暑湿;而另一个则是暑热伤津耗气。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全方以补中益气汤作为基础,补中益气,去掉柴胡,换成葛根增强解肌的作用,之所以换掉柴胡加入葛根,正如《药性赋》所说,“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合入生脉散保肺清心,再加苍术运脾渗湿,泽泻利水渗湿,青皮、神曲助运化,黄柏泻火燥湿,并协助人参、白术清暑化湿,如此便能暑湿得清,阴火得降,脾胃之元气则得以舒展。
而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从配伍上来看,却是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既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全方配合起来,一如王孟英所说,“余每治此等证……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也”。
实际上,李氏清暑益气汤和王氏清暑益气汤都有清暑益气的功效,主治暑病兼气虚之证,但所不同之处在于,王氏清暑益气汤于清暑益气之外,还侧重养阴生津,宜于治疗暑热伤津耗气之证,但伤暑兼有湿邪的,王氏清暑益气汤就立刻短板了。而李氏清暑益气汤清暑生津之力稍逊一筹,但侧重于健脾燥湿,适用于治疗元气本虚,伤于暑湿证。所以,两个清暑益气汤的确难分伯仲,完全不必偏废,尤其是不能王氏清暑益气汤显而李氏清暑益气汤隐,完全是可以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