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娶”了科学的院士》
2014年9月16日,中科院院士高福一早和家人告别,从北京国际机场登机前往西非,即将和另外62人组成的P3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奔赴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如何,会不会蔓延到中国,以何种方式传播?为了大家的健康,高福和队友们鼓起对未知科学探索的勇气选择前往最前线。在《科学》杂志的“科学生涯栏目”中,他写下“病毒旅行不需要签证”。而就在他们出发的同时,由于担心感染,美欧和日本的援助组织却正在撤走大批医务人员及志愿者。此行多少有了些壮烈的意味。
出发前一晚,高福回家才说,已经报名去塞拉利昂,明早启程。还在上学的女儿,撒娇地说要跟爸爸一起去。当时的塞拉利昂不仅埃博拉病毒肆掠,而且医疗卫生条件相当落后。此行出远门,高福叮嘱家人,不要告诉年迈的父母。
面对人生中的众多角色,他尽力做好每一个。
高福人生头30年,和大部分人一样,从老家考到北京,留高校任教。30岁那年,他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赴英国牛津大学读博士、做科研,一呆十年。不过,他并未因此驻足,之后的3年他申请到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绕了大半个地球,他学成归来,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刚回来时,有人不解,为什么他要放弃安逸的生活,拖家带口回来。高福的理由很简单:“父母需要我,国家也需要我”。
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高福还同时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院长等多个职务,同时还做博士生导师。众多职务头衔于一身,高福要经常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这些年,获得的荣誉和成绩不少,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成了科学界为数不多的大满贯选手。但他一直有自己秉承的原则:不做为了基础研究而研究的项目,要重点解决实际需求。
“没在牛津和哈佛白待,他得了真传。”中国科学院前沿局的同事这么评价。听了这话,高福觉得,海外求学13年,最主要是受了科研理念的影响。“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对于科学未知探索的理念和态度,是非常独特的。求学做科研的时候,我的老板急了也是要拍桌子的。他们的理念是做科研=MarrytoScience,意思是女的嫁给了科学,男的娶了科学,这种对科学的态度思想,对未知科学的探索与执着对我影响很大。”因此,在他领导的重点实验室和团队中,高福要求大家不八卦,只谈科学。“我有十几年的积累,回国可以释放十几年,尤其是在科研文化上学了不少,要把自己的科学做好。这几年我们的确做得不错,拿到国际上也绝对一流。”
在牛津大学十年,高福见过很多科学家。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个小分子,一辈子就做一两个氨基酸,但他们做得津津有味。这种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令人感动。“大家看着我很光彩,当选院士,荣誉不少,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好多失败,失败的时候比成功的多。”高福坦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正体会。
高福很忙,但每天睡前坚持走一万步。微信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朋友圈中,经常得到大家的赞扬,很多工作也通过微信完成。想放松的时候,高福有时会去看电影,尤爱看大片。
“回国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他看来,科学家也是一个演员,只不过是站在了科技的舞台上。“如果12年前没回国,我的发展肯定没有这么好。”他笑着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杨纯)
来源:科技日报
《写给高福院士的一封信》
高福院士:您好!希望您百忙之中看看这封公开信。不知道您这个春节是个在什么地方度过,但您肯定知道我们湖北人是如何面对这个庚子新春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更是大家走亲访友,嘘寒问暖的最快乐时光。
高福(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哪个春节,能像2020年一样,让我们人心惶惶。我们生活的家乡,处处禁足,人人蒙面,口罩脱销,家中渡劫。五湖之滨,城镇封闭;五湖之内,乡村阻隔。
导致这样一个灾难性局面的原因,可能正是因为托您“人不传人”的“福言”。去年年末,五百万春运迁徙大军始于九省之通衢,散于华夏之大地,成传播之大势。以往的月圆之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今年元宵节前夜,“吹哨人”李文亮因新型肺炎病逝,他的妻子因为封城最后的时光也不能归汉探视,佳节不在月难圆,荆楚大地,“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唱悲歌”。
我们依稀记得,2017年8月1日,党和国家对您高度信任,把守护中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给您主管,那一年,您信誓旦旦。
我们还记得,2019年十月,疫情六周前,纽约举行了一场名为‘案件201’的瘟疫预演。这场预演由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主办,目的是通过模拟未来可能爆发的世界性疫情,勘察在疫情防护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危机,并提炼应对方式。您代表中国,自信满满,认为中国经历了“非典”,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可以高效运转,中国再也不会经历类似于2003年的公共卫生事件。
我们还记得,您领衔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称:研究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密切接触者之间已经发生了人际传播。此外,1月1日~1月11日,共有7位医务人员感染。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1月4日之间发病病例数据,估算了疫情增长速度,估计新冠肺炎的基本传染数(RO)≈2.2。2.2就意味着平均每个患者将感染传播给2.2个其他人。
您作为党和国家委派到湖北的疾控钦差大臣,具有在疫情方面的绝对话语权。
全社会上下都以您的言论作为决策依据。您说“人不传人”,方面如期召开省、市两级两会,1月17日,文旅局的春节文化惠民活动启动,派发20万张惠民卷,可免费游黄鹤楼等景区,1月18日,百步亭社区举办万家宴,4万余家庭参加,10万人参与,春运一如往年,500万人从迁徙到中国各地……
,这座人口一千多万的大都市,就这样被无情的疫魔攻陷了。在重灾区,病毒随机选择着宿主,并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平时在灾难片里看到的场景,如今在身边历历在目。他有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白衣天使,我们的亲人长辈,我们正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平凡人---工人、农民……
高福院士,国家派您调查疫情,目的就是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的疫情材料,为精确施策提供依据。作为掌握第一手信息的研究者,您比公众应该更早的掌握病毒人传人的确凿信息。在国内一群人无视生死、与疫魔做殊死搏斗保护人民群众的时候,您第一时间给英国的科学期刊投稿发表文章!这边疫魔伸出獠牙在践踏百姓生命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您投稿成功后的微笑!您有看过科技部科技部对这个事件的评论吗?
国家科技部: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请把研究成果运用到疫情中去!
疾控首先是控,而不是科研。
疫情真正得到有效防控是到2020年1月20日,84岁的钟南山院士宣布:“肯定人传人”这是一锤定音的结论,也是最关键的转折点。不幸沉沦的,在万幸中终于听到权威的事实:肯定人传人!而这个权威的声音,您当时完全可以严谨地发出,您也是专家,您的声音也可以成为社会决策的指导。
高福院士,您知道吗?20天在这种重大疫情防控中是多么宝贵的时间吗?20天,多少生命随着这座城市沉沦,与自己的亲人阴阳两隔?您看过前几天的女生日记吗?日记记载:主人翁在仅仅一个月时间,从幸福家庭中的阳光少女变成一家三口阴阳相隔后的无助女孩,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您流泪了吗?
高福院士,您出生寒门,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我们本该尊重的人。看您以前的文章,您说过:教育只能改变人的职业,不能改变性格。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时时提醒自己,别忘记科学探索未知的本来目标。无论从事科技工作,还是在农业、管理领域,都不要忘记从何出发、为何出发,都应该怀有同样的责任心、使命感,敢于担当。 (李宝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论文避趋之
1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介绍,发现疫情后,专业机构及时做出专业化的工作安排,很快就发现它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并很快弄清楚了它的基因组序列,又很快分离了病毒。
“现在看来,此次的病毒在很多方面有冠状病毒出现时的一些共同特点,但也表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包括它的来源。它的来源目前聚焦于的一个市场里,这个市场里有野生动物交易,病毒来源很可能是野生动物及其所污染的环境。一开始只是动物到人的传播,此后病毒对宿主发生适应突变,病毒和人类的关系就如同‘猫鼠游戏’互相适应,到现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而且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对它进一步研究,比如它对儿童、对年龄比较小的人的影响如何?就目前的流行病学和认知来看,确实不易感。”高福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