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以胃部,也就是上腹部急、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前几天讲了胃的生理构造和肝郁气滞,那么今天这一期讲胃痛,就容易理解些。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很多都会导致胃痛。
比如胃癌、胃溃疡、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糜烂、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部分肝炎等等。
由于引起胃痛的原因病理不同,所以疼痛的性质也不一样。
临床上主要有几种:表现为胀痛,多属气滞证;胃隐隐作痛,多属气虚证;冷痛、遇冷发作或者吃凉的发作,多属寒证阳虚证;刺痛、发作有规律、固定位置痛,多属血瘀证;灼热痛、吃热性食物就痛,多属阴虚热证;绞痛、痛感发作迅速强烈,多属积食或蛔虫病;在临证治疗过程应该根据胃疼痛性质,结合症状进行全面分析、归纳,更加准确诊断和辨证治疗。
再来回顾一下胃的生理病理。
胃上接食管,下通小肠。
胃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
胃与脾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胃性主燥,喜湿恶燥,胃气以通降为顺。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和将经过消化后的食糜送入肠道。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中藏经》:“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
由此说明胃的功能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脏腑有密切关系。
胃与脾构成表里关系,叶天士《临证指南》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说明胃、脾相互制约,维持相对平衡状态,则阴阳和,升降调,共同完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功能。
胃与肝的关系也很密切,“土旺则肝健”,脾胃生化的营养精微不断滋养肝脏,维持肝主疏泄,主藏血及血液的调节等功能。
反过来,肝失疏泄会影响脾胃正常功能。
出现所谓的“木克土”的现象,表现出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等症候,这一点前两期着重讲过。
临床上引起胃痛的原因除外邪侵袭,或情志因素之外,往往由于脾、肝、肾的功能失调而影响到胃,导致胃失和降,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这正是产生胃痛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胃痛的治疗原则,一般根据“胃气以通降为顺”,“通则不痛”的原则,一般采用通降、理气、和胃等法。
但要根据其疼痛不同部位、性质、发生时间,并结合其他兼证分型治疗。
一、气滞型症状有胃部胀满作痛,或呈游走式疼痛,有时候痛感牵连两胁,有嗳气打嗝,舌淡红,苔薄黄。
病因病理:多由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不顺畅,影响胃气和降,即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用柴胡疏肝散或金铃子散、平胃散等加减。
处方选药:1.疏肝理气药可选用柴胡、香附、郁金、陈皮、枳实、延胡索等。
2.和胃降逆药可选用代赭石、旋复花、半夏、陈皮、厚朴、苏梗等。
二、气虚型证候:胃闷痛,痛处喜按,伴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大便稀薄,食少乏味,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病因病理:胃气虚弱,和降失调,胃病碍脾,脾失健运,脾胃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減。
处方选药,1.健脾益气药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扁豆、炙甘草、大枣等。
2.调理脾气药可选用砂仁、木香、藿香、佩兰等。
三、虚寒型证候,胃隐隐作痛,喜暖喜按,口泛清水,得热痛减,遇冷痛加重,饥时痛增,得食痛缓,手足不温,大便溏稀,倦怠乏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
病因病理,胃气虚弱,和降失调,寒从内生,胃病累脾,脾阳不振,运化失常。
治法,温胃健脾。
方用黄芪建中汤或附子理中汤等加减。
处方选药:1.温胃散寒药可选用高良姜、生姜、肉桂等。
2.温脾胃阳药可选用干姜、吴茱萸、附子、肉豆蔻、苍术等。
3.温补肾阳药可选用仙茅、淫羊藿,补骨脂、肉苁蓉、狗脊等。
四、血瘀型证候:胃部呈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痛处固定,拒按,食后疼痛加剧,反复发作或见大便色黑如柏油样,舌质暗紫,边有瘀点或淤斑,脉沉涩。
病因病理:因情志剌激致肝气郁结或寒凝致胃失和降,病久则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胃络,气机不畅,络脉损伤。
治法:活血祛淤,通络止痛。
血瘀一般会伴有气滞或者是气虚,所以治疗上结合行气药补气药同用。
处方选药:1.活血药可选用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三棱、莪术、鸡血藤等。
2.行气止痛药可选用郁金、延胡索、泽兰、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皂角刺等。
3.止血药可选用白芨、茜草、乌贼骨、仙鹤草、侧柏叶、地榆、白茅根、早莲草。
五、阴虚型证候:胃部隐痛伴灼热感,干呕呃逆,口干唇燥,时有嘈杂,不思饮食,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红无苔少津,脉细数。
病因病理:因饮食不节或疾病久延致脾胃虚弱,生化精微不足,阴津不足,或过用温燥药及热性病后,热耗胃津,阴亏火旺,和降失调,即津液耗伤,阴虚生热。
治法,养阴清热。
方用一贯煎、甘露饮或沙参麦冬汤等加减。
处方选药:滋养胃阴药可选用石斛、麦冬、天花粉、玉竹、芦根、沙参、生地、乌梅、元参等。
六、食滞型证候,胃胀闷剧痛,拒按,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或干或稀,舌淡红,苔厚腻(或白或黄)。
病因病理,饮食不当或暴饮暴食,食停滞于胃部,损伤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受阻,胃失和降。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等加减。
处方选药:1.消食导滞药可选用神曲、山楂、鸡内金、麦芽、谷芽、莱菔子等。
攻积泻下药可选用大黄、芒硝、枳实、槟榔等。
理气止痛药可选用厚朴、木香、砂仁、苏梗、陈皮、藿香、佩兰等。
七、实热型证候:胃部灼热样疼痛,伴吐酸水或嘈杂,口苦咽干喜凉饮,或见性情急躁易怒,小便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因病理:情志失调,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泄热,清胃泻火。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选药:
1.清肝泻火药可选用丹皮、栀子、白芍、龙胆草、夏枯草、茵陈、金钱草。
2.清胃泻火药可选用石膏、知母、黄连、黄苓等。
八、寒饮型证候:胃胀满作疼,胃里有水声,四肢冷喜暖,口泛清水或痰涎,口不渴。
舌淡红,苔白滑,脉弦滑。
病因病理'饮冷食凉或感受寒湿,或脾胃阳虚,津液不运停聚在胃,胃有寒饮停留,胃阳被遏,气机失畅,胃失和降。
治法:温阳化饮,和胃降逆。
方用苓桂术甘汤或胃苓汤等加减。
处方选药:
1.温阳化饮药可选用桂枝、苍术,白术、茯苓等。
上一篇:腹膜炎症状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