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癌症,不少人就会问:怎么说得就得?以前怎么没感觉呢?
其实,癌症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每个癌症发生前,都有预警,只是很多人忽略了。
比如拿胃癌来说,它不是一下子就得的,胃癌的发展会经历一个过程:
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发生的?
胃壁上覆盖着胃黏膜,胃黏膜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又包含胃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等成分。其中,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变身“为胃蛋白酶,从而起到消化食物的作用;而黏液能中和胃酸,减弱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当胃腺的体积萎缩或者数量减少时,就会导致胃液分泌不足。
一方面,胃蛋白酶原减少了,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另一方面,黏液分泌减少了,就无法有效阻挡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攻击,胃黏膜受损后会出现炎症坏死,同时伴随烧心、灼痛等症状,久而久之胃黏膜就会慢慢萎缩。
另外,胃黏膜受损后也容易发生肠化现象,也就是说胃黏膜中正常的上皮细胞发生了病变,变成了与小肠(或者结肠)黏膜中的上皮细胞相似的一类新的细胞。
1、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没有分泌黏液的功能,如果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变成了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似的细胞,那么这类细胞就不能分泌黏液了,也就不能保护胃黏膜了,这种情况就是发生了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2、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如果变成了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似的细胞,这类细胞虽然还能分泌黏液,但是黏液的功能会大打折扣,胃黏膜就容易受损发炎,这种情况就是发生了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导致胃黏膜损伤越来越严重。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往往和胃癌的发生有关。
胃黏膜覆盖在胃的内壁,像保护膜一样,能够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成分腐蚀胃壁。
但是这层保护膜很薄、很脆弱,一旦受损萎缩就很难复原;并且胃黏膜一旦发生了肠化现象,就很难再逆转了。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上腹胀、烧心、消化不良等。
另外,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胃体部分萎缩、发炎,也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离胃癌还有多远?
如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没有及时治疗,时间长了就有发展成胃癌的可能。因此如果经常出现上腹不适、胀、痛、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最好尽快去医院挂消化科门诊,通过胃镜检查来诊断是什么问题,尤其当出现食欲不振、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当注意首先除外胃癌等恶性肿瘤可能。
由于萎缩性胃炎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人,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或者年龄在45-50岁以上,也可以考虑做一下常规的内镜检查。
上一篇:六旬教授喝秋天第一杯奶茶进医院
下一篇:胰腺炎的早期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