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中风发病突然,毫无征兆令人防不胜防。事实上,中风前身体会出现预警信号,如果我们能及早重视、及时就医,3/4的中风是可以控制的。
“上火”背后隐藏中风隐患
冬日里,很多人经常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比如口腔溃疡、牙痛、口臭、耳鸣等等,其实,这些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素问玄机原病式》云:“中风瘫痪者……由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
药王孙思邈也指出:中风皆有火热,六气皆从火化。火性炎上,极易上扰神明清窍,火热病邪是引发脑病的常见病因。
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中曾经出现过一个病例:一位阿姨经常头疼,还伴有口臭、耳鸣、眼睛模糊的症状,起先以为只是普通的上火,就并没有在意,结果症状越来越严重,最后被确诊为中风。
冬季注意“防火”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容易“火大”,就是由于冬季阳气聚敛在内,体内燥热难以发散,加上到了年末,工作太忙、压力一大,人就会着急,这样会生出肝火,表现为心烦气躁、口干口苦、头晕、面红目赤等。
肝火还会进一步发展为心火,这是因为思虑劳心太过,耗伤心阴,日久使心阳相对亢盛,则发为心火,心火旺就容易导致心悸、胸闷、失眠、多梦、口舌糜烂等问题的发生。
肝火、心火长期蓄积,遇到突发事件时,很容易上蹿到头脑,使头脑中的气血横冲直撞,肝风内动,引起中风。
用好身体的“灭火器”
《医学入门》记载:“寒、热、虚、实均能灸之”。也就是说灸既能补,也能泻,能够适用于寒热虚实诸症的需要,只要用对了穴位,艾灸也能帮我们灭掉体内那股“乱烧一通”的邪火。
取穴要取同身寸,这样才最准备。同身寸取法如下,
下关配阳溪、关冲、液门、阳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医学百科》
下关穴:艾灸此穴能调理阳明、少阳经气,可以对二经痰热火盛之邪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故而能通络、聪耳、熄风,是改善耳鸣的要穴之一。
阳溪穴:《中国针灸全书》有言:“阳溪为五输穴中的经穴,五行属火,火乃肝之子、土之母,泻之可清心肝之火,补之可健脾祛痰。”故此穴有清热散风,通利关节的作用。
液门穴:这个穴位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中医有“荥主身热”的说法,就是说身体中的荥穴都有清热功能。所以,利用液门穴,可以很好地泻火,改善上火症状。
阳谷穴:此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中国针灸学词典》有言:“阳谷穴有清热散风、熄风安神作用。”当出现头痛、目赤肿痛、耳鸣时,都可艾灸此穴进行缓解。
此值年末,工作、家庭方面都十分忙碌,烦心事也多,遇到压力太大的情况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注意劳逸结合,闲暇时不妨多做做艾灸,清热泻火的同时,还能为身体补充能量,让身体更加元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