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中医药治疗溃疡病,以和胃理气为主。
认为该病属于肝郁的,宜疏肝和胃,理气解郁;属于脾胃虚寒的,宜温中运脾,补虚缓急。
若胃寒较著,佐以散寒止痛;夹有血瘀或见出血者,又当配合化瘀止血等药。
1、肝郁气滞证脘部胀痛,有时牵引背胁,情绪不好时痛著,或发于就餐之后,时时嗳气,或泛酸水,食欲不振,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举例:柴胡疏肝饮加减组成:柴胡5克,枳壳6克,白芍9克,甘草3克,香附9克,延胡6克,煨川楝子9克,陈皮5克。
加减:胀痛较著,加甘松6克,青木香5克;痛处固定而著,加五灵脂6克(包煎),降香6克;泛酸嘈杂较著加乌贼骨15克,吴茱萸、川连各1.5克;若气郁化火,舌红少苔,加蒲公英15克,鲜芦根15克;夹有食滞,伴见吞酸嗳腐,加焦山楂10克,鸡内金6克。
2、脾胃虚寒证脘痛隐隐,发于饥饿时,局部有冷感,泛吐清水,得食则痛缓解,喜温喜按,倦怠无力,大便溏软,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温脾健胃。
方药举例:黄芪建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减组成:黄芪10克,党参12克,桂枝3克,白芍12克,白术9克,煅瓦楞壳12克(杵碎),干姜3克,炙甘草5克。
加减:畏寒肢冷较著加附片6克。
若便黑,大便隐白试验阳性,去桂枝,干姜改为炮姜炭。
若由感寒而起,疼痛较著的,可改用高良姜6克,制香附9克(杵碎),苏叶5克,官桂3克,甘草5克。
另用丁桂散,每服1.5克,温开水调服。
待寒痛缓解后,仍按上法治疗。
3、单方草药
① 鸡蛋壳30克(焙黄),制香附10克(炒),蒲公英15克,分别研为细末,和匀,再研极细,每服3克,一日2~3次。
有制酸止痛作用。
② 伏龙肝15克(杵碎),百草霜6克,生白术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炒),水煎取汁澄清,空腹待温分三次服,每日服一贴,3~5贴为一疗程。
③ 粉甘草120克,白芨60克,乌贼骨60克(焙黄),制乳香、没药各15克,凤凰衣15克(微炒)。
上药研为极细末,充分和匀,每服5克,日服3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调服。
④ 乌贝散(乌贼骨60%,象贝母20%,甘草20%),每服3~5克,一日2~3次。
⑤ 甘草流浸膏5~10毫升,日服3次。
注意:上述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症状具体治疗,患者用药须咨询专业医生。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如何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