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全国大多数群众才开始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到了1月23日,封城。
记住这两个时间点,来的很“快”,动作很“快”,当地几乎是没有什么预警和提醒,大多数的群众还不清楚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我想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的群众做出的牺牲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不能忘了他们,不能让他们丧失对社会的信心。
如果你看了那些“抗疫日记”“封城日记”“求助信息”,你就不会觉得人没做什么。
用一句网友说的话,这是什么人间炼狱!但是他们依旧在坚持,他们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最特别、付出最大的一个群体,这是一个将近千万人在一线抗击疫情直面疫情的群体——人民。
“没办法了,大家谁能来帮我下,我实在没办法了,我在这里敲锣,想救我的母亲。”
“母亲快要撑不下去了,就在这关键的一两天。我也有体面的工作,但是为了给母亲求床位,我不要脸了,只希望母亲能活命。”
不被相信的“在阳台哀嚎求助的敲锣姑娘”“居家等死的医护人员家属”“被漏报的患者在家自缢”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还有那些为家人奔走求助的学生,此刻他们对我们党和国家是什么看法?
当然你可以在网络的另一端没有轻重地说一句“那是假的,那是谣言”,然而只有当事人才知冷暖。他们隔着网络,在被质疑的那一刻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冷漠。我为这种冷漠感到耻辱。
群众响应号召成了这座城市的守城人。但是当时的政府却没有回应群众的这种信任,让一个又一个人间悲剧出现,也将群众的愤怒的情绪挑唆到极致,若是再往前一步,在会发生什么,简直不可想象。
这样一个群体已经遭受了巨大伤害,我很难说叫他们去试图原谅。但是我们党应该要重视起来,地方领导干部犯的错,不仅要纠正,还要化解。我们要往后看15年,这一批人成长起来对社会的影响。
这一切在中央指导组明确强调要“应收尽收”后,逐步得到了改善。“把握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这是我对中央指导组的评价。自封城后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群众对医疗收治的需求同官方收治能力差、舆论引导差、落实措施差形成的鲜明对比,要解决矛盾就要把握群众所需。
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督战下的不断释放友善务实的信号,尤其在市委书记马国强被免职后,当地群众重拾对我们党的信任,这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将利于之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更为重要的是,的政治风险终于不再是全国聚焦的那颗“地雷”了,也不再那么容易被境外势力利用去抹黑和攻击我们党了。
新闻报道
2月12日至14日,中央指导组副组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坐镇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3天每天上午用一两个小时召开专题会,分别逐个研究了床位、方舱医院、医疗物资等“三大要素”紧缺问题。
专题会指出,从情况看,疫情防控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收治时间太晚,大多数人在发病一周以后才收治,导致疫情蔓延、贻误治疗时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病床。
随着应收尽收深入推进,当前市床位压力仍在持续加大,正在通过新增定点医院、建设方舱医院、征用宾馆等改造集中隔离点的方式全力提高床位供应。
根据需求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每天要统筹3500张左右的床位,努力做到“床等病人”,要统筹好一个月的床位数,滚动安排好每3天1万张病床,做到每日应收尽收“清零”。
自2月9日打响“应收尽收”攻坚战以来,截至15日24时,7天时间共收治患者16972人,力度明显加大、速度明显加快。
要评价政府的一个工作做得好不好,你可以到一线去问那些病人,目前他们口中最多的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因为他们是分得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
虽然还有一些人对保持一种复杂的态度,前期的不作为让人怒,在中央指导组督战和换帅后的新风气让人安,这种反差让一些人还来不及适应。但是,群众的善意开始显现,理解开始大于仇恨,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其实有个事可能很多人都不曾关注,中央政法委的新媒体在1月21日便刊发文章批评“谁刻意迟报瞒报就是千古罪人”,这是全国第一个在这问题上刊发这一立场的党政部门的新媒体,这也是这次疫情中第一个具有媒体属性的这类批评文章的首次露面。哪怕是后来屡发监督批评的那些党媒也是不能及的。
这份勇气,这份敏锐,让人拍手称好。冥冥中不知是否巧合,陈一新正是中央政法委的秘书长。
其实如果那时能够形成批评督战问责系列的舆论动员,将大多数的负面社会监督转化为我们党自身的舆论监督和党内监督,大多数的负面不利情绪或许有可能成为我们党凝聚人心的助力,不过那时候可能还是太早了。
【壹】关于舆论监督和宣传这个事,其实又是另一问题的故事,我们的媒体在引导的方向上还是把握不太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说来说去就是做人心的工作。
人心很简单,我们都有,对某个问题会不会质疑,对某个事情会不会有不同看法,对官方的解释会不会有认识不清的时候,很难想到吗?我们一些地方的宣传工作如果从人心的角度考虑,是能够超前很多很多的。
举个例子,最开始的时候官方媒体说一次性医用口罩要及时更换,20多天后官方媒体又开始说一次性医用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其中的“误会”怎么来的?这些日子群众的恐慌媒体应该不应该负责?一开始就科普到位,难不难?
再比如,之前,官方媒体报道口罩开始生产让大家不要紧张,结果大家一直没买到持续处于高度恐慌的状态,20多天后官方媒体才说“医用口罩生产后要解析14天”,媒体有引导前期群众产生的焦虑吗?一开始就解释清楚,难不难?
从人心的角度考虑,我可以出门戴口罩,但我从哪里买?我可以在家等,但什么时候能买到?这些问题能不能想到,或者看到。因为小小一个口罩问题,现在有多少群众觉得各地政府不作为?为什么没有储备?为什么没有提前应对?为什么不能统一调度?如果看到了而不回应,或者不及时回应,会不会破坏我们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这些本不是问题,甚至我都早早想到的问题,却是迟迟看不到一些动作,让人很忧虑。作为一个稍熟悉宣传工作的预备党员,我的内心真的很慌。
疫情是一个大考,各地要提高警惕,但真正出考题的是群众,人心是评价标准。要知道,很多群众是不上网的,但从人心的角度考虑,我们的一些干部应该早预判、早介入、早引导,如此才能有好效果。而媒体应该承担起这个任务,至少要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沟通群众的那个桥梁才是。所以,我们应该反思。
当我们聚焦那些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的时候,是不是就不会出现问题了?类似于“医务人员徒步七十里返院战斗”“书记省长被防疫人员拦住不让进”“护士流产10天后重回一线”等等报道,到底是低级红还是高级黑?至于那些严重误导舆论的“失误”报道就不提了,因为错误指向太明显。
我想说的是,做群众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做几亿群众的工作,其实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在做人心的工作。
“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中央早就指出的关键所在,我们的一些媒体却是有些剑走偏锋一味低级趣味了,问题是宣传出了错领导来背锅,党和政府被指责。我觉得在疫情之后,应该查一批典型了,有必要再强调低级红高级黑的问题。
【贰】前面讲到的宣传工作,从更大的一个角度去考虑是意识形态的范畴。宣传工作不到位,人心不齐,凝聚的社会形态就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后,社会的意识形态朝着中国梦凝聚,人心聚在一起才能办大事。
疫情风波是一个严重的提醒,虽然该事件的风险在中央相关人事安排后已经降低,但结合一些群众的想法来看,此前还是遗留下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大多也会随着中央指导组在督战胜利后,转化为正面的情绪。
因为我们的群众骨子里是爱国爱家的,也是能在冷静下来后明辨是非的。所以前期我们挨些骂不打紧,重要的是后面把这个事做好让群众满意,这也是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一个过程。
继续讲,此前在发生的一些情况希望其他城市能够引以为戒。
我们来回顾下,过去将近一个月,一直都处于被骂的状态,群众认为官方有关部门瞒报,官方部门则宣称不存在瞒报,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至少有关部门对群众是“瞒报”和“迟报”了。
另外就是在应对疫情的治理能力和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上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群众不断失望和寒心。
卫健委的新媒体早期处于形式化的信息发布,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只字不答,主要参与引导的意图不强。
面对汹涌的社会监督,形成了信息闭合区,来自数亿群众的关切被忽视,舆论不断燃烧。官方公信力不断地被消耗,面对各种谣言的无能为力,也让湖北和备受攻击。
本作为舆论中央的应该具有最重的舆论话语权和传播力,但是因为宣传思想工作不到位,舆情失控,结果丧失了话语权成了不断被群众批评的对象,这种意识导向对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危机。
在具体工作中产生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通畅存疑,或者是有关领导干部主动担当意识不强、业务部门本领欠缺有关。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半真半假或者纯粹虚构的谣言,辟谣力度跟不上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媒体在一些谣言的看法上可能存在分歧,没有集中性地就较大影响的谣言进行辟谣推送,更多是属地辟谣,社交平台自由讨论状态。
辟谣羸弱的本质是政务新媒体缺乏引领力以及权威性,更为严重的一点是上网群众对当地政府信任感的消失。往深了说,市委丧失了执政的群众信任根基。这对整个湖北乃至于全国来说,是非常惨痛的。
这一切从中央指导组进驻后得到改善,但地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依旧存在不主动不作为的情况,疫情的危机之余,更大的政治风险在成型,并且成为境外势力攻击的靶子。
【叁】
打击谣言也是要讲时效度的。当然如果我们的宣传到位,往往可以在谣言刚一出现,或者是觉得某类事件可能引发谣言的时候就介入的。
谣言未身动辟谣宣传已跟上,又有什么好烦恼的?比如“某地驰援医疗支援队物资丢失”后面证实是一个误会,但却引发网友铺天盖地对的批评,尤其之前还发生过“红十字会物资分配风波”。一个误会引发的谣言还不少吗?其实这些也反映了当前群众的一些思想动向。
针对一些重大的谣言问题,那些故意造假恶意造谣的如果没有司法公安部门介入处理来保底公信力,那么辟谣是很难被相信的。当然,市公安局例外,因为“李文亮事件”,市公安局的公信力短期内休想恢复。
有些“谣言”,我们却也不得不容忍,而且应该容忍。就比如早期的时候,湖北多地出现的无法确诊和收治病人的情况,这些人都没确诊,你当然可以说他不是病人。
但是对他们的亲属和其他人来说,他们有相关症状,他是病人,而且医院无法确诊和收治往往也是语焉不详,没有说明问题所在。这种时候就是最容易激发谣言的时候了,那你说这些怎么怎么算?
所以当时,我也在呼吁,有关地方政府要主动公开说明问题所在,不是不愿收治,而是因为试剂盒不够无法确诊,且后期的床位确实紧张。你说出来,群众是能够理解的。
你不说,反而让谣言出现,如果你再说群众是造谣,往往只会把政府的公信力给消耗到低。归根结底,我们有的地方的法治意识还不够强烈,自己便是谣言的根源。
问题再回到这些“病人”身上,明知自身感染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是触犯法律的,但是这些人之前没有被确诊和收治,结果乘坐交通到外地的医院去看病确诊了,想想看那些同乘人员的会怎么想?
有一段时间我也是在不断呼吁寻找这些“同乘人员”,这个数量真不少。这些人你能说人家违法吗?因为人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感染没感染,根子还是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处理上。
其实在1月20日之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个风险漏洞——地域情绪对立和割裂。反人和反湖北人的情绪甚嚣尘上,一时间,“人”“湖北人”成了过街老鼠,这是非常危险的。
此时人们的情绪已经很是敏感,对湖北会有些“警惕”,如果还有人故意带节奏,挑唆地域对立,后果不可想象。在之前的“香港风波”中同样出现了这种地域对立情绪,更加是被一些境外人士故意挑唆和利用。当然,目前这个“漏洞”是在逐渐修复的。
尤其是在2月13日湖北省委书记、市委书记被免职的信息发布后,几乎是一面倒的群众拍手叫好,这应该引起我们党的思考。但外界也应该看到,这一处理结果的背后,反映了我们党刀刃向内的勇气,我们不护短,真要说到护短,我们党章里写着: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会好起来的!经历过这些舆论纷扰的,不是变得更脆弱了,而是变得更坚强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