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官方报道的病例中,肺炎(2019-nCoV)的第一个感染者(简称“第一个感染者”)都被我们路边看瓜、吃瓜的所忽视,但是却被疾控中心(CDC)、从事病毒研究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因为,除了病例本身可能存在特殊性外,其最大的价值是它涉及引发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源头。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谈及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的报道,特别是研究文章无不提到“第一个感染者”,都以此作为质疑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是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的重要证据。
关键的时间窗口
关于“第一个感染者”,首次见之于文件的是“卫健委关于新冠肺炎情况通报”:
2019年12月8日,市首例感染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发病。此后患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数逐步增加。
这基本是几乎所有报道或研究论文提到“第一个感染者”的模板式表述。
之后,几乎所有报道或研究论文提到“第一个感染者”,基本上只有这么一句话。如第一财经1月26日在题为“12天新增病例空窗期之谜”的报道中开头就说:从12月8日首例新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发病到如今近两千人确诊染病(截至1月25日),全国30个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亿万老百姓受此影响。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疫情蔓延?
关于“第一个感染者”的简要表述包含一个关键点,即发现“第一个感染者”的时间:2019年12月8日。(还有一种说法,是2019年12月1日。)研究人员以此推论,(考虑到潜伏期1-14天)认为肺炎早在2019年11月甚至更早就出现了。
12月1日或12月8日这个时间窗口成为肺炎爆发的起始点,也成为疫情期最重要的历史源头。
跟华南海鲜市场没有交集
所有研究文章都说“第一个感染者”跟华南海鲜市场没有交集。
中国疾控中心的大咖们1月24日在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论文说:第一个感染者和后来的感染者,没有发现在流行病学上的连系。就是说,他跟华南海鲜市场、跟野生动物没有直接关联。
《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显示,最早发现的病例是12月1日出现疑似症状的,而非此前报道的12月8日或者12月12日,根据病毒的潜伏期可以推断,他至少是在11月就已经感染。而根据这位病例的信息,他并没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但是官方也没有披露他是如何感染新冠病毒的.
《科学》1月26日发表一篇研究论文,题目就是:“病毒起源地可能另有他处,最早感染或在11月”。注意,研究者通过追踪将时间定格在“2019年11月”。论文还发现,第一批中最早的4个病例中,有3人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论文作者表示,“现在看起来很明确,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唯一的疫源地。”
国内外研究人员由此认为,华南海鲜市场可能不是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或者肺炎有多个源头。
美国乔治敦大学传染病专家丹尼尔·卢西(DanielLucey)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提出两个看法:
(1)病毒可能早在11月就开始传播;
(2)从第一个感染病例的信息来看,华南海鲜市场并不是疫情的源头。
卢西教授说:“14个人和这个市场没有任何联系。这不是个小数字”,如果数据真实准确,那么最早的感染可能发生在2019年11月。因为在感染和症状出现之间有一段潜伏期。他表示如果是这种情况,新型冠状病毒最初可能源自其它地方,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在人群中消无声息地传播,随着传播到海鲜市场后,才在12月下旬出现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大量病例。
尽管认为华南海鲜市场并不是疫情最先的源头,但是卢西教授仍然相信,病毒很可能是从动物传染到人的,只是发生的地点不仅限于南华海鲜市场。他表示:“在一切动物可能感染病毒的链条上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疫情源头,比如农贸市场、餐厅、农场或者野生动物合法/非法的交易场所。”
美国罗格斯大学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RichardEbright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于12月1日报告的最早病例以及12月10日报告的三个病例中的两个病例历史,他们并没有接触过海鲜市场,因此可以推断病毒最早进入人类群体并不是在华南海鲜市场。”
当肺炎源头最初的说法遭到质疑后,关于这个源头就有了多种说法,甚至冒出种种阴谋论。
“第一个感染者”似乎失踪了
关于“第一个感染者”的信息太少了,内容太单薄了。有限的信息除了说明华南海鲜市场未必是肺炎的源头外,再找不到更多信息丰富我们的视野。
新华裔多少天来一直搜寻、查找有关“第一个感染者”信息,新闻报道上没有,研究论文中没有,百度上没有,谷歌上没有……
我们至今不能从官方文件、媒体报道、学者论文中获知“第一个感染者”具体信息的细节,诸如姓甚名谁?居住哪个区域?发病前到过什么地方?他是如何感染新冠病毒的.?在哪所医院就诊并被确诊?现在怎么样了:治愈了,还是在治疗中,亦或已经死亡?
Nothing!什么都没有!
“第一个感染者”似乎失踪了,凭空消失了。
这是一个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疫情发生,也成为一个谜!
是谁雪藏了“第一个感染者”?为什么要隐逸“第一个感染者”的信息?难道是CDC的那些大咖为了研究需要而刻意为之?
李文亮曝出“第一个感染者”身份
所幸的是,终于查阅到2019年12月30日下午17点45分大学林场04级(146)微信群里,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曝出: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并且附带了文件,贴出了诊断报告,报告结果显示:
1-检出“高置信度”阳性指标SARS冠状病毒、铜绿假单胞菌、46中口腔/呼吸道定植菌;随后还公布了11秒的视频:5床峰值逐步提高。
并且还说:“在我们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隔离,请大家注意。第一例患者是水果批发摊老板”。李文亮还披露第一例患者在自己所在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隔离。
(李文亮因此被官方认定“传谣”而受到警方训诫)
但是,李文亮并没有提及这个“水果批发摊老板”在哪开店做生意?家住哪里?患病前到过什么地方?
而且,李文亮提供的这个关键信息目前还没有出现在官方通报、媒体报道、学者研究报告中,即没有得到证实。但是,新华裔相信李文亮医生的说法,毕竟他就是那个医院的医生,他也没有必要说谎。
在百度地图上查看了“第一个感染者”就诊并隔离的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地址:市江汉区姑嫂树14号、南国北都城市广场北边。
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虽然看起来跟华南海鲜市场没有交集,但是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却不远,2.1公里,步行20多分钟。这其中的关联不知道有没有意义?
12月8日-26日期间断片
目前见之于媒体的疫情报道,从12月8日发现“第一个感染者”,到12月26日“发现疫情第一人”的张继先医生接诊4位患者,这之间发生断片,即一直没有关于这个期间的患病者的信息。这个期间似乎成为一个空窗期。
根据媒体报道,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医生2019年12月26日在医院门诊先后接诊一对发烧咳嗽老两口患者及儿子、一位发烧咳嗽的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12月28、29日两天,又陆陆续续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与以上4位病人一致,发现他们的肺部有着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变,怀疑是一种传染病。医院专家会诊后,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病史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去治疗,留下来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后,医院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报告。
张继先由此成为“发现疫情第一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最早上报疫情机构。
这是我们目前获知的信息。
可以确定的是,“第一个感染者”跟12月26日发现的4个感染者没有交集,所以后者并非前者传染。12月8日至26日这期间究竟有没有发现第二个、第三个……患者?如果没有,从“第一个感染者”出现到26日发现4个患者,怎么会间隔18天时间?难不成肺炎的潜伏期高达18天?难道“第一个感染者”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延伸阅读
华南市场外早期感染者,到底何时发现的?
来源:刷屏精选
随着相关专家、官员纷纷出来接受采访,疫情早期披露的责任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1月20日钟南山首次宣布“人传人”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标志早期疫情已经扩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非华南海鲜市场的感染者。
根据中国学者1月26日发布在《柳叶刀》上的论文,在金银潭医院收治的前41名患者当中,有13个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无接触史。而在首批收治的4名感染者中,有3人未曾有过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是上述论文第一作者。
乔治敦大学传染病专家丹尼尔•卢西(DanielLucey)表示,如果该论文数据是准确的,那么第一例人类感染肯定发生在2019年11月,因为在感染和症状出现之间有一段潜伏期。如果是这样,病毒可能更早就开始在人群中传播,直到进入海鲜市场,造成大规模的爆发传染。
卫生部门是否知晓呢?我们来看看各方怎么说的,其中有何端倪。
12月31日
第一次通报,称已发现27例,并表示“多例肺炎病例与华南市场有关联”。注意这里的“多例”,既没明确说全部是,也没说都不是,更没说有多少。
12月31日当天
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来到。一个月后的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我们最初获得的27个病例,其中26个病例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只有1个没有,所以当时作出患者‘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感染’的推测是占上风的。”注意这里的“当时占上风”,换句话说,当时可能也有异议或其它担忧。
1月1日
在高级别专家组建议下,华南市场被封。
1月3日
第二次通报,此时措辞是“部分病例为华南市场经营户”。注意这里的“部分”。
1月5日
第三次通报,仍然用的“部分”,一直没说到底多少。
1月8日
在第一批高级别专家组离开后,第二批卫健卫专家来到,其中包括因为说“可防可控”被质疑,后有确诊感染病毒的王广发。2月1日,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他如此回应当时是否知道“非华南市场案例”——“我们去的时候,主要的精力在临床的诊断治疗,因为我们是医疗专家。”
1月11日
第四次通报,此时用的“主要为华南市场经营、采购人员”。
1月14日
第五次通报,这天非常关键,有三个信息,一是首次公开说“少部分病例否认有华南市场暴露史”,二是首次说“不排除有限人传人”,三是境外第一次发现确诊病例。
1月16日
第二批专家离开回到北京。
1月28日
钟南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应了“第一个案例没暴露于华南市场”,他表示——你怎么知道第一例没有接触这个海鲜市场就不是因为这个病毒?人们发现的第一例并不等于先前没有这样的病人。
分析上述信息可发现,专家组去年到后,做出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封华南市场,显示了他们当时的首要认知。
如果说早期案例情况的收集确实存在困难,但第一批专家走之后到20日宣布“人传人”,接近20天里,当地发现的“非华南市场暴露案例”的数量、范围,仍然没有较为清晰的说明,而根据北京青年报、财新等媒体的报道,这些天还发生了医务人员感染。
我们分析认为,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如是否去过华南市场等,其获取的难度并没有检测病毒本身那么大。但通报中,既没否则存在无关病例,也没明说到底多少无关病例。这里面存在很多可能性:
1、知晓情况但没说;
2、自己信息通报出了问题,临床获取的信息没及时汇总并给到当地卫生决策部门;
3、通报了信息,但专家基于谨慎原则没有扩大联想。
面对质疑,一把手昨日接受了央视连线专访,他提供了一个关键信息:
“到了今年1月12日、13日,又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病例数增加,特别是泰国报出了第一例从去旅游的人确诊,我们采取了机场测温、高铁站测温的措施。”
这段采访说明,最晚在12日、13日,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因为病例数在增加,还出现了境外案例。从逻辑上讲,基层对风险的认知肯定更早。而1月6日到17日,是和湖北两级分别开两会的时间。
那么,在意识到问题严重之后,非华南市场相关的流行病学案例情况的研判,是怎么进行的呢?依然不清晰。
国家专家组成员,1月8日到16日于考察的王广发曾说,我们拿到的资料,就是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最初41例患者的病例。我们是怀疑到有人传人,也看到那些聚集性病例,但是聚集性病例可能是人传人,也有可能是聚集性暴露引起的。
《柳叶刀》的论文说了什么呢?财新网的总结报道提到——值得注意的是,首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发现症状的日期为2019年12月1日,从文章披露的内容看,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家人也未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至12月10日,才另有3人发病,其中两人也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我们无法确认,论文中所说的非华南市场案例,是作者当时即知,还是回顾后才得知。这有助于理清责任。
而在回答界面记者“你们当时获取了完整资料”这一敏感问题时,王广发没有正面回应,他说,“这里有很多问题,将来得好好总结,比如工作的机制,等等。这事得以后总结经验的时候,会有个公论,现在过多的评价,没有什么益处,还是要积极努力,把疫情控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