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直被夸赞皮肤状态特别好的皮肤美容医生,也自得于自己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皮肤病患者的苦恼,然而前段时间,可能因为连续的高强度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以及生活规律节奏被打乱,导致自己的免疫系统变得比较脆弱,于是皮肤出问题,红,痒,细细密密的小疹子……
突然间就理解了我的一些求美者们为什么不能严格遵医嘱:其实,皮肤病一旦发作,再吃药搽药,只是为了控制症状,缓解病情,不要刺激进一步加重,而已经发生的问题,是靠自我修复的。
这期间要根据不同的反应调整清洗和搽药的方式,是否有科学系统的指导,所导致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自从自己的皮肤恢复原来的状态之后,就一直想着要给我的求美者们系统的科普一下皮肤方面的问题。
敏感肌从最开始并不被皮肤科医生认为是一种疾病,更多的是被我们认为是一种在临床学表现为一种高度敏感的皮肤亚状态,这种类型的皮肤容易受到各类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皮肤的不适感;然而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美容的兴起,皮肤科接诊的敏感肌患者不断增多,一部分学者通过流行病学的分析、敏感肌的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敏感肌应该被定义为一种疾病。[1]
敏感性肌肤的客观症状因人而异,具有较高的主观性,但总体来讲主要表现为只要一受到外界的轻微刺激,尤其以换季、冷热刺激、部分化妆品护肤品的涂抹后更加明显。大体上的反应表现为皮肤的干燥、紧绷、发红、灼热、瘙痒、刺痛、脱屑为主,部分人还会伴随着皮肤的炎症反应。
目前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机理极为复杂,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结果。
1、本身皮肤的角质层薄弱——因此造成了皮肤的经皮渗透能力的加强,从而使皮肤更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反应更为强烈。
2、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我们都知道皮肤的角质细胞与细胞间脂质形成的砖墙结构是我们皮肤的一道重要堡垒,一方面保护着我们皮肤内的营养成分、水分不流失,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的有害侵袭。
3、还有一些研究显示,我们人体内的神经元素、免疫系统反应、以及一些炎症因子的释放,都有可能造成皮肤的敏感现象[2]
1、环境的刺激
如换季气温的反复变化对皮肤的刺激,以及长时间将皮肤裸露于强烈的日光暴晒之下,又或者长期呆在干燥的空调房内都有可能造成皮肤的敏感。
2、错误的护肤习惯也容易让皮肤变得更加敏感,
一方面,有的人护肤过度(如面膜的使用过于频繁;清洁力强、去角质类的产品使用过多等等)另一方面,有的人又从不护肤,不能保证皮肤基础的补水保湿,这些都属于错误的护肤习惯,甚至有一些人使用了假冒伪劣、含有激素或其他不利于皮肤微生态环境平衡的护肤品化妆品,不仅容易造成皮肤的敏感现象,还有可能导致激素脸、依赖性皮炎的病发。
3、性别、年龄、皮肤类型或种族等因素: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敏感性皮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男性表皮的厚度高于女性(P<0.0001)有关,男性与女性激素水平的差异也是引起男女发病差异的因素之一[3]
另外从2019年年底全球开始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后,一些学者发现由于疫情防控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过度分泌的雄激素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再加上面部长时间处于口罩或面屏带来的封闭的环境内,皮肤组织局部受压等因素影响下,皮脂排出受阻堆积,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闭塞;局部血循环及供氧下降;加上高强度工作,饮食不规则、休息欠佳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毛囊皮脂腺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同样也会造成皮肤的敏感。[4]
在2006年,美国知名皮肤科医生鲍曼(LeslieBaumannM.D.)在他2006年出版的畅销书《TheSkinTypeSolution》中提出了一套新的皮肤分型系统,并设计了一份自测问卷供大众测评自己的皮肤类型,然而这套调查问卷的测评问题,主要是基于欧美人种的皮肤类型以及生活习惯所制定,与我国有一定的差异性。
2015年,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几名专家基于美国的鲍曼问卷采用专家法、统计学方法等方法,编制出一套适合国人测评的“华西问卷”
条目的选项A~D分别赋予1~4分,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及面部现患疾病史条目的选项属于“有”或“无”,设定“否”为1分,“是”为2分。得分12~17为耐受型,18~23分为轻度敏感、24~32分为中度敏感、33~42分重度敏感。[5]
而除开自己的主观性评价之外,临床医疗中也有比较多的客观检测方法来判断皮肤的敏感现象,比如乳酸刺激试验、辣椒素刺激实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测等等也都能检测皮肤是否处于敏感状态,甚至辅助分析造成皮肤敏感的原因,而皮肤美容当中常用到的VISIA皮肤检测镜中红色区的这部分数据,主要反映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情况以及炎症情况,也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大家的皮肤是否处于敏感状态。
正如文章最开始提到的,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机制复杂而多元化,所以目前并没有一套标准的治疗方案与流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敏感肌无法进行治疗,只是可能需要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目前最主流的治疗思路是对于处于急性炎症期的皮肤问题进行对症治疗,然后等皮肤状态趋于稳定以后,辅以一些光电类或美塑类的医美手段刺激皮肤屏障的修复与再生,前提是大家要寻找足够专业、经验丰富、以及方便大家定期复诊的医生,因为每一个治疗阶段都可能会根据大家不同的皮肤状态进行用药、治疗方案上的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敏感肌的治疗需要至少3到6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才能趋于稳定,而治疗期求美者对很多护肤产品或药品不耐受,容易产生怀疑,不信任等情绪,导致短期内频繁更换医生而影响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所以当我们选择确定好之后,一定要多给医生一点时间,也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千万不要有急功近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