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口疮,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但是说到另一个名,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得过,就是常说的口腔溃疡。大部人由于某些原因得了口腔溃疡,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自愈,而且多不会复发。但是,有些人的遭遇就不同了,口腔内的溃疡就没有好利索的时候,往往是这个好了,另一个地方又有了。这个病说重不重,但是却影响人们的日常饮食和交流,同时也让人一直受疼痛的困扰,多少有点烦得慌。
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发生表浅如豆大的溃疡点。本病在各个年龄都可见,主要表现为唇、颊、齿龈、舌等处黏膜出现黄豆或豌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黄白色溃疡点,中央凹陷,周边潮红,大小不等。
口疮分虚实两类,实证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嗜饮醇酒,以至心脾积热,复感风、火、燥邪,热郁化火,循经上行,客于口腔而发;或因口腔不洁,或损伤,使口腔黏膜腐败而致病,除上述表现,多兼有发热、口渴、口臭等症状。
虚证多因素体阴虚,加之病后或劳累过度;亏耗真阴,伤及心肾,虚火上炎于口腔而发病,慢性虚证多此愈彼起,缠绵不愈,口不渴饮,不发热。
得了口腔溃疡,意志坚强的人可能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希望有方法来及时治疗,早点摆脱疼痛的,那么,您就不妨试试拔罐把。
口腔溃疡,可以选择在以下穴位拔罐:
大椎穴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有清热解表的功效,除可治疗热病,咳嗽,骨蒸潮热,项强,落枕及颈肩不适,还可防治感冒。
身柱穴
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主治腰脊强痛,喘息,身热,还是强壮保健要穴。
灵台穴
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寒热感冒,脾热,痈疽疔疮,常用于治疗疔疮。
心俞
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心俞可散发心室之热,可治疗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及咳嗽、吐血。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汇之处,在此处可并调肝、脾、肾三阴经,善于诸阴虚证。
操作方法:
在以上穴位采用刺络拔罐或单纯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一日一次。
PS: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之品,忌烟、酒。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视频操作演示
为了让大家对操作的方法更加清楚,我们录制了具体的操作手法视频,视频时长3分26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口腔溃疡是最常见,发病率最高,且较顽固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口腔粘膜长期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层小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局部有剧烈的烧灼疼痛;以唇粘膜、舌侧缘、舌尖、舌腹、颊粘膜最为常见。本病与心、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在上面穴位拔罐,可以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增加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则有效经验:
经验分享
在10个月的时间内,治疗口疮患者40人,全部显效,本病分虚实两端,对于实证,表现为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至口臭、牙龈肿痛。首先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刺破溃疡点(此法刺破溃疡点,会很疼痛,若不能忍受不建议采用),放出适量血液;然后直刺合谷1~1.5寸,施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留针20分钟。虚症表现为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且数量少,久治不愈。首先常规消毒,针刺廉泉、通里、照海,直刺照海0.5~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令针感沿其经脉传导;直刺通里0.3~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令针感向掌放散;直刺廉泉1寸,施提插泻法1分钟,以上三个穴位均留针30分钟。然后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并涂适量凡士林,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罐法吸拔于背部,再轻轻地沿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循行线走罐,至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淤血为止,起罐后擦净背部凡士林。
治疗中,对实证主要以清热、泻火、止痛为原则,局部放血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面口合谷收”可清泻阳明之热,为治疗口腔疾患要穴。对虚证主要以滋阴降火为治疗原则,廉泉为阴维脉、任脉之会,肾经所结之处,可滋阴降火;通里为手少阴经的络穴,可养阴清心;照海为足少阴经穴,阴跷脉始发,可导虚热下行。背部走罐主要是通过负压作用以及牵拉、挤压等刺激,不仅有利于快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且还能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