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商品名:必兰)作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口腔局部麻醉剂,广泛应用于拔牙、牙髓处理、活髓牙牙体预备及口腔外科小手术等,一般少有不良反应,偶有致过敏等临床报道,但致局部组织溃疡较为少见。
笔者报告“必兰”浸润麻醉致口腔局部疏松组织溃疡1例,供同行借鉴。
1病历报告患者,女,38岁,2013年4月8日因“左上前牙龋坏数年要求修复”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体健,有青霉素过敏史。
口腔检查:23残根,根管口暴露,探(-),龋坏及龈下约0.5mm,不松动,叩诊(-),根部无红肿。21为烤瓷牙修复体,22、24无龋,其他口腔软组织未见异常。
根尖片显示:23残根,根尖区未见透射阴影,但牙根长度较邻牙略短。
诊断:23残根。
处理:
23行一次性根管治疗;
因23根管工作长度只有12mm,考虑到23桩冠修复体抗力问题,建议修复时采取23桩核,23、24联冠修复方案。
观察1周、无症状后,经患者同意,23作桩核修复,并在24颊侧前庭沟处行骨膜上浸润麻醉,局部注射1ml“必兰”(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药物批号:G-7),用时约40s,继而完成23、24牙体预备,术中患者无全身不良反应,注射部位除黏膜颜色发白、轻度肿胀外,无其他异常。
后患者自述就诊当晚注射部位烧灼样剧痛,第二天逐渐出现疑似溃疡症状,局部糜烂、疼痛,自行服用罗红霉素胶囊,1~2d后疼痛缓解。
第五天复诊时检查发现24颊侧前庭沟处注射部位有一0.5cm×0.7cm大小溃疡,中央无凹陷,表面浅黄色假膜形成,周围黏膜轻度充血,触痛尚可(见图1),口内其他部位未发现类似症状,遂完成23、24联冠试戴、粘结。
询问患者相关药品反应史:
曾使用过利多卡因注射液,无不良反应。既往无复发性口腔溃疡史,术前无感冒、创伤,未使用其他药品。
次日测量血压:128/76mmHg,空腹血糖:4.9mmol/L。
后经药剂科及口腔科医生会诊,结合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发生部位、用药情况及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鉴别诊断,一致考虑为“必兰”致口腔局部组织溃疡。
医嘱停用抗生素,注意口腔卫生,给予“口腔宝”含漱液漱口。10d后复查,溃疡基本愈合,无黏膜充血、触痛,无任何自觉症状。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2讨论“必兰”是一种酰胺类口腔专用局部麻醉剂,其组分为:每支1.7ml含盐酸阿替卡因68mg与酒石酸肾上腺素17μg(以肾上腺素计),辅料:氯化钠,焦亚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盐酸阿替卡因具有酰胺功能基团,可以在注射部位阻断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的传导,起局部麻醉作用。在阿替卡因溶液中添加1/100000肾上腺素的作用在于使局部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减少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同时又延长局麻药的麻醉时间,并获得出血极少的手术野。该麻醉剂的特点是注射后易于在组织内扩散,用量少、毒性小、起效快、效能强、持续时间长,非常适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必兰”在我所使用数年来,广泛应用于拔牙、牙髓处理、活髓牙牙体预备及口腔外科小手术等局部麻醉,未发现过不良药品反应。
临床中偶有致过敏性休克、致面瘫、致过敏性皮疹、致腭部局部组织坏死等报道。
而该病例注射部位为上颌前磨牙区颊侧前庭沟处,局部组织疏松,血运丰富,相关文献未见此类区域“必兰”浸润麻醉导致局部组织溃疡的病例报道。
辅料中焦亚硫酸钠系药物中活性成分以外的物料,能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但目前尚未有焦亚硫酸钠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
肾上腺素有收缩血管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缺血,与麻醉剂合用时,注射速度、浓度和用量控制不当会致组织坏死。因此综合考虑本例药物不良反应为肾上腺素所致可能性较大。
该病例提示临床使用“必兰”时,需注意其导致局部组织溃疡、坏死的可能。对酰胺类麻醉剂过敏及高血压或糖尿病等“高危”患者慎用。
注射前须反复做抽回血检查,严防注入血管。控制注射速度和用量,一般注射速度不得超过1ml/min,用量必须根据手术需要,对于一般性手术,成人通常给药剂量为1/2~1支,老年人使用剂量减半,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勿将注射液与其他麻醉剂合用。
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必要时应轮换部位。
对于血液供应不足部位的局部麻醉,可考虑选用不含肾上腺素的麻醉剂。
另外术前要向患者说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以免引起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