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家庭常见多发性疾病,甚至有很多人出现复发性,顽固性口腔溃疡,痛苦不堪。今天我们就来教大家怎样认清楚口腔溃疡以及家庭自诊疗的方法。
首先从口腔溃疡发生的部位来分,它可以发生于①舌尖和舌的两侧②口唇③颊部④上颚部⑤牙龈部等这些部位。
如果从脏腑上来划分,心开窍于舌,舌部的口腔溃疡往往呈现芒刺状的。而口唇部,颊部和上颚部的口腔溃疡,责之于脾,因为脾主肌肉,脾开窍于口。如果是口腔溃疡发生在牙龈部,不论是上牙龈还是下牙龈,责之于胃,因为阳明胃经环绕着牙龈。所以从口腔溃疡发生的部位来看,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一个辩证,舌尖和舌两边的溃疡,我们去找心;口唇、颊部和颚部我们去找脾;如果是牙龈部位,我们就去找胃。如果从形态上来划分,舌的肌肉,口唇以及牙龈的肌肉是不一样的,所以溃疡的形态也不一样。舌上的肌肉是以乳头状为主,就好像菜花一样。所以舌头上的溃疡的形态就是芒刺状的。而唇部、颊部以及上颚部和牙龈部的肌肉类型为平滑肌,所以发生溃疡的形态则是椭圆状的或者圆形状的,中间会有溃烂的中心点,中心点周围有着红色的晕,越往外走逐步变淡变成一种白色的或者苍白色的。
如果从寒热、虚实属性来划分,溃疡有寒热虚实之分,而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认为是上火了,就会去选择一些泻火的药和食品来吃,例如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等。还有的人跑去看西医,西医就给开一点维生素来治疗。这种情况下,如果口腔还是不断的复发,无休止的这样处理下去,而没有真正的找到病因去对证治疗,口腔癌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要知道的是,消炎药和泻火的药,只是针对的实热证的口腔溃疡是有效的,而对虚热证和虚寒证的口腔溃疡,就会有可能越用越严重。所以治疗前,必须搞清楚溃疡的寒热虚实。这样才能对证用药,才能做到有效。否则在不明寒热,不辩虚实的情况下,一味的吃消炎的,降火的药,结果很多人是越吃越严重,甚至是从一个一过性的口腔溃疡,转变成了一个反复性的、迁延性的口腔溃疡,也叫复发性的口腔溃疡。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哪个部位的口腔溃疡,都被认为是口腔粘膜的免疫机能低下了,但是如何把免疫机能提升上来,西医往往束手无策,只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轻度的口腔溃疡,会开一些维生素类的药物。重度和复发性的口腔溃疡,西医往往会开一些漱口液加上维生素的药物,让患者每天去漱口。但是往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因为根本的问题是在于脏腑,有着寒热虚实之分。这才是治疗口腔溃疡的重点所在。如何判定口腔溃疡的寒热虚实?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阳是运动的、升发的、向上的,阴是静止的、凝聚的、下降的。寒热虚实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阴阳辩证的过程。我们举例说明一下:例如出现在唇部、颊部、牙龈部的椭圆形的口腔溃疡,如果中心点周围的晕是淡红色的晕,颜色比较淡,周边颜色也比较淡,也就是说周边是苍白色的,从整体来说,创面中间是淡红色,周边是苍白色,那么就是寒证。而口腔溃疡中的寒证往往是虚寒证,而没有实寒证的口腔溃疡。如果创面中间很红,周边的晕也是很红的,范围还比较大,而且伴有明显的疼痛感,那么就是热证。这个热证对应的西医的发炎是比较恰当的,也就是中医的红肿热痛就对应西医的典型炎症。热证中中医又分为虚热和实热。实热往往是由于邪气亢盛了,比如心火亢盛、胃火亢盛等等。而虚热往往是正气不足了,比如心阴亏虚、胃阴亏虚等等。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断虚和实呢?依然是从颜色上去判断。一般而言,虚热的患者是阴虚了,就像锅里的水少了,体内的阴虚了,人体舌头得到的阴津也少了,患者的舌象往往是偏干的、偏瘦的、舌苔光剥的。如果是实热证的患者舌质的颜色要红的多,甚至会出现绛色,颜色比红更甚,舌苔往往是黄苔。
下面我们针对以上的辩证进行一下归纳和总结,以及给出解决方案。
特别提醒:所有处方均应辩证准确才可使用,并应结合年龄、体重、性别、生理周期变化裁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首先我们看一下舌头上的溃疡,不论长的位置是舌尖还是两边,反应的脏腑都是心,是心有热,也就是心阳亢盛;或者是心有寒了,也就是心阳亏虚。
如果舌头上的溃疡面是红色的芒刺,颜色偏红,疼痛剧烈,那么就为热;如果芒刺是一个个象疙瘩一样的,局部是苍白色的,那么就属于寒。热证里面又分虚实,如果是疼的很严重,舌头很红,则为实热,称作心火亢盛。如果舌头红的较浅,疼的较轻,则为虚热,称作心阴亏虚。
寒证是虚寒证,心没有实寒的情况,心为阳中之阳。而虚寒是因为阳虚则寒,心阳亏虚的时候,就会出现寒证。
特别提醒:所有处方均应辩证准确才可使用,并应结合年龄、体重、性别、生理周期变化裁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口唇部、上颚部、颊部、牙龈部的口腔溃疡,形态是椭圆形的形态,在脏腑辨证中归属于脾胃;
如果溃疡面中间的心是红色的,旁边的晕也是红色的,而且疼痛的比较剧烈,那么就是热证;如果溃疡面中间的心是淡红色的,旁边的晕是苍白色的,那么就是寒证。热证中同样也分实热与虚热,实热中又分为胃经的实热(又称胃火亢盛)和脾经的实热(又称脾经蕴热)。虚热是胃的虚热(又称胃阴亏虚),中医中脾不讲虚热,没有脾阴虚的情况。寒证中同样也是脾胃寒了,称作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时候出现口腔溃疡,肯定也会伴随着其他脾胃虚寒的症状,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可以在讲脾胃脏腑生理和病理的时候在展开讲。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口腔溃疡的家庭自诊疗系统辩证中可以分为心火亢盛、心阴亏虚、心阳亏虚、脾经蕴热、胃火亢盛、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七种可能。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如果从发生部位去找对应的脏腑,然后再从形态上一看,就很容易辩证清楚寒热虚实了。
下面开始讲重点,以上七种溃疡该怎样处理?中医治病的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1心火亢盛是邪气亢盛了,那么就泻心火。这个时候吃点黄连上清丸是可以的,因为黄连清心经之火。后者用川黄连(鸡爪黄连,泻心火)1.5g、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10g泡水喝也可以,竹子叶引着心经之火从尿液中排走了。这是治疗舌头上的红色的、疼痛型溃疡的药茶方,也是最好的办法。这种情况是肯定不需要找医生的,喝一喝就好。
2心阴亏虚是有虚火了,这就比较麻烦一点,也疼也红,但又不太严重,但不太容易好。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这样的,一片庄稼地干旱很久了,下一场倾盆大雨是救不回来地里的庄稼的,而是需要绵绵的阴雨,下个十天半月的才行。对应于人体,阴虚的病不好治,慢性病很多都伴随着阴虚,所以才叫慢性病。这个时候就要虚则补之,需要补阴津。这个时候可以用天冬、麦冬、玄参各3g泡水喝。这个治疗过程可能就需要久一些,正所谓阴虚难求,实证好治,要有点耐心,最起码要喝一周。
3心阳亏虚舌头上起了疙瘩状的溃疡,白色的,疼痛,在吃饭的时候,舌头需要搅拌食物,经常就被弄破了,创面经久不愈,心阳虚了,需要补心阳。这个时候就不建议大家自己用药了,因为情况相对复杂,根据阳虚的程度用药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从普通的生姜、薤白,到温阳的桂枝、肉桂,到有毒的附子(制附子都需要开水先煎1个小时),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呢,为了我们用药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就最好还是找中医大夫比较好。
4脾经蕴热和胃火亢盛基本上可以放到一起来治疗,黄连除了泻心火,也泻胃火,三黄中的黄连、黄芩、黄柏这三味药,分别泻上焦、中焦、下焦之火,虽然都有侧重,但都会泻到脾胃的火。所以针对脾胃有热,可以用黄连1.5g、生石膏15g(点豆腐用的)、麦冬6g、元参6g(煎服,生石膏小火先煎30分,其他药放入熬10分钟。日二服),效果很好。
5胃阴亏虚在心阴虚的补阴的茶饮方基础上,再加2味药,加上石斛和知母,即天冬6g、麦冬6g、元参6g、石斛6g、知母6g(煎服,凉水泡30分钟,砂锅中煎15分钟左右,日二服),连喝一周。
6脾胃虚寒椭圆形的,苍白色的,可以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效果不错的,按照说明书就可以了。临床上这种口腔溃疡往往是复发性的,特异性的口腔溃疡,一但犯病半个月好不了,好不容易好一点,就又犯了。这种苍白色的溃疡,是一种虚性的溃疡,在中医疮疡学中被称作阴疮,就是久不收口,容易复发的久治不愈的疮,都是虚寒性的或者寒热错杂的。
如果是一过性的口腔溃疡,往往是实证。如果是经常复发性的口腔溃疡,往往是虚寒证,这个时候用附子理中丸,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不错的疗效,如果吃了一个星期没有作用,那就去找医生,因为寒热错杂型的口腔溃疡,治疗起来更加麻烦,需要仔细辩证治疗。
温馨提示
口腔溃疡是一种生活常见的病,一般情况下用上面的方法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如果用了上面的方法还没有疗效,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找医生,防止长时间的复发性的口腔溃疡由于被忽略了,导致口腔癌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