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是凌晨一点四十分,在此之前刚刚看完《包丽的朋友,真相远比你知道的更可怕》这篇文章,于是,我才了解到这件事,在微博上发声,谴责之后,我,非常难受。
当然,难受的不仅仅是我,在我刷了一圈微博之后,广场上的很多女性都很难受。我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会难受?
“这种难受源自于我们对包丽的遭遇的同情,
是对包丽所做的一切感到的不值,
是对男方认知的震惊。”
首先,这个事情发生在北大。一个教育环境非常优越的地方。在聊天记录中,我感受不到一点儿男方是北大学子应有的三观。我们在聊天记录中看到这些对话,相信更多女性脑中都会有一些模拟场景,看到如此贬低自身的文字,兴许会发问:“为什么包丽要产生这样的想法?男的到底做了什么?”
在男女关系中,我们可以去接受情侣间的刺激,但是,这些刺激并不是一些异于常人心理的长期诋毁,谩骂。从包丽坚定地认为自己无错可言到包丽认为“自己是个垃圾,配不上男方”这一思想的转变来看,这是包丽正确思想围墙的崩塌,男方正以社会上的“男性思想”击溃平等,让保持着“平等思想”的女性觉得自己卑微。
“这种难受是一种对女性现在在社会中的处境
产生清醒认知后的恍然大悟,
这种难受是一种失望”
这件事情当中,男方总是披着所谓的“爱”的外皮,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对待包丽,而就我们旁观者来看,这,是爱吗?
包丽的死,映射的是急需解决的社会现象。男性利用所谓的社会常理去反驳女性,女性对一些事情的认知也变得不坚定,很容易就被击碎,让你觉得他说的是对的。可是那些所谓的社会常理正是现在我们需要去推翻的东西。太多潜移默化的行为和思想导致现在男性不仅仅是“直”,甚至有些扭曲。这是一种缺失,不仅仅针对男性,同样的也针对女性。教育者只会经常提及“尊重长辈”,连“尊重母亲”更多的也只是因为她是“长辈”,而并不是以“女性”角度出发。豪不夸张的说,尊重长辈在现在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做到,更不要说现在被提及的少之又少的尊重女性了。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女性”衍生出来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必须探讨的议题,互联网内容的传播让年轻女性对上一代人的思想产生了异议,但是在骨子里,大家却还是对一些“常理”表示认同,在一个不需要“群雄论战”的年代,女性主义坚持的东西更多是以电子渠道获得更多的曝光,甚至因为互联网短暂快速的“记忆轴”而一闪而过。现在大家对“无性别”,“男女平等”提及的越来越多,可大多数,只是扩展了对“男性的包容”,且是女性对男性的包容,这些包容大多数停留在性取向,服饰,妆容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但凡女性发生了点儿什么,得到的谩骂比赞赏多得多。
写到这,我又去刷了刷微博,关注的很久的一个老师写道:社交媒体时代,“专业主义”和“精准”显得尤为重要,勇敢,珍贵。而想了想这次的一些报道,有的媒体竟以“爱情”冠以标题,作为一个媒体如果只是用一些捕风捉影的词汇吸引大众关注,而不去剖析背后的现象,并且本末倒置,将真实的新闻事件冠以娱乐标题,那这个媒体可真是惹人厌烦,背后的作者更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