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昨天晚上,包丽朋友发表的《我是包丽的朋友,真相远远比你知道的更可怕》更是引发朋友圈的刷屏热潮(现已被官方和谐)。
至此,关于包丽事件的讨论有愈演愈热之势,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了进来,但我却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家对于此事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PUA上,从而开始对PUA大谈特谈。
难道褪去PUA这个标签,包丽事件就没其他值得大家关注的了吗?
1.PUA?
什么是PUA?百度给出的解释是:PUA,全称(Pick-upArtist)源于美国,字面上看,是搭讪艺术家,从简单的搭讪扩展到整个两性交往流程,发展为主要涉及:搭讪(初识)、吸引(互动)、建立联系,升级关系、直到发生亲密接触并确定两性关系。
那么,包丽事件中,男方所用的手段到底是不是PUA呢?有的人说是,因为PUA的经典五步套路就是由好奇陷阱、探索陷阱、着迷陷阱、摧毁陷阱、感情强化陷阱五个部分组成,而包丽所遭受的就是第四部摧毁陷阱。
摧毁陷阱顾名思义,就是摧毁该女性,通过各种手段让你产生负罪感,从而让女性觉得对不起他,由此达到控制女性的目的。
在本事件中男主抓住“非处”这一字眼无限进行放大指责,从而让女主不断的负罪听话。
在我看来,本事件也不像是PUA那么简单,PUA最大的目的就是玩弄女性从而拥有一个免费的打炮机器,通常都会拥有多个目标。
而本事件中的男主在与其恋爱期间并未有过其他异性目标,而且他的目的不仅于PUA的目的,他让女主拍裸照去堕胎去纹身,他让女主绝育并要收藏女主的输卵管,他那近乎狂轰乱炸的疯狂谩骂……这已经不是PUA了,甚至有点心理变态的意思。
而且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男方将女方当做目标,反而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
两个人在校学生会认识后共处了一年,这一年时间双方都是有对象的,但彼此印象都特别好,女主曾称男主是“北大刘昊然”,男主有一次则夸女主“照镜子照多了审美标准自然会提高”,直到两个人都分手后才感情升温走到的一起。
但无论是不是PUA,今天却有个测“含P率”的方法借着这个事件走红了各大平台:跟当年的“含咪率”一样看自己好友里有多少人关注了一个叫“浪迹情感”的公众号。
到底关注这个公众号的是不是渣男我不知道,不过这个公众号疯狂吸粉倒是真的,光是我的好友里短短一天内多增了几十个人关注它,好奇也好学习也罢,这只是此号的营销手段罢了,不会有人跳出来和你互删,只会有越来越多好友列表因为你的科普而去关注。
所以别再去发朋友圈测自己好友里的“含P率”了,你只会越测越多,充当人家的营销工具。
(不过截止发稿这个公众号已经搜不到了)再说白点,不会真的有人以为渣男是学了PUA才变渣的吧……那没PUA这个东西之前的渣男都是在哪学习的?这种东西难道不是无师自通的吗?所以,包丽事件中的男方的手段到底是否用PUA有待定夺,但你千万别再充当PUA延伸的工具了。
2.深究
抛开PUA去看此次事件,光我觉得就有以下几个点值得深究:其一是官方态度。
从事发到现在两个多月了,从昨日被爆出到现在快两天了,但BD官方一直未曾出来对此事件进行说明,反而是延续了原来“404事件”的优良传统,微博控评、热搜下架、全网封禁……这着实体现了我国文科顶尖学府深厚的公关能力。
其二是男方反应。
男方在事发后的态度是逃避和冷漠,甚至此时仍在支教地点支教,为啥会这么处之泰然呢?据网友深扒,此男背景着实不差,父亲牟毅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分行行长,他1997年出生在北京,小学中学都是名校,2015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北大政管学院,现在即将通过支教获取北大保研资格。
可以说此男是一路含着金汤勺长大的,可能在他眼里,这根本都不算事。
其三是校园官僚。
近几年象牙塔被污染一直是热门话题,学生会等学生领导组织官僚化为人所不齿,而北大居然也难辞其咎。
此次事件中男主在女主竞争学生会主席时所出的种种主意,包括举办十佳歌手大赛私自送票给可能影响选举的人,还在此事被爆出后大放厥词:“老子是分管主席我怕他们?”……他的言行举止真的很难用一个普通大学生去衡量,大学学生会里的种种关系就真的这么复杂吗?其四是性观念。
现在社会是比原来开放了,但好像还是谈“性”色变,性观念性教育普及差之甚远。
此事件中该女主看似北大高材生,但为什么会纠结一个“非处”问题而一直为男方所挟制,如果她能接受正确的性教育拥有正确的性观念,或许就不会有悲剧的发生了。
其五是后续发展。
女方的朋友在昨晚的文章中说会就此事寻求法律帮助,但就此事中男方的种种行为真的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吗?可能性很小,所以他们才会寻求校方的处理,也向北大校团委提交了举报信,同时呼吁社会的关注,给予其道德的谴责。
所以如果大家一直关注这件事或许还会有对男方的处理,如果不关注只会是不了了之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我在下文提及,或许还有其他方面我没看出来,不过真的不仅仅只是PUA那么简单。
(欣赏下北大刘昊然)
3.觅心
纵观整个事件,看着“输卵管”“自杀”“主人”“妈妈”等诸多字眼,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震惊之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心理有问题。
男方的种种言论表现说他是心理变态也不过分,女方或许在恋爱之前心理很健康,但慢慢地开始被男方所影响和蚕食,最后心理也有了问题,不然也不可能选择自杀。
然而在外人眼中的他们却好评如潮,一位老师曾评价牟林翰是一个“有目标、有热情、有担当的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会一位副主席则认为他“做事靠谱踏实,为人重情重义”。
包丽则被一位学生会部长评价为,“无论长相还是穿着都极温柔。
无论多忙多累总是微笑着,让人如沐春风。
”外表与常人无恙,内心不堪甚至有病,这不仅仅是个例,说是大多数年轻人的写照也毫不夸张。
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的都是素质教育,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却很少提及,学生阶段开设的心理课程大多只是摆设,大多数人有心事也不愿意找心理医生宣泄,更不愿意给家长透露,或许有一两个知心朋友能提两嘴,但大多数人还是独自承担,久而久之就有了心理疾病。
前段时间雪莉得抑郁症自杀也引发大家热议,但抑郁症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光我认识的大学同学里都有好几个患有或轻或重的抑郁症,甚至还有的做出自杀割腕等危险举动,更别说其他更严重的心理疾病了。
所以,此事中男方的心理可能在人生积累中早已有了问题,但外人看不到他自己本身从来没觉得过这是问题,日久天长下来他的人格说是有缺陷也不夸张,同时女主也说他脾气不好有暴力倾向,如果结婚以后会家暴也不是不可能。
女方呢,最早刚谈恋爱的时候自己对自己的将来还很明确,但在对方的不断洗脑摧残下近乎麻木的崩溃,她却从未给自己的家人透露过,还给她妈妈说男朋友对她很好,给朋友说她已经分不动了,最后导致惨剧的发生。
如果男方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压力曾去咨询过心理医生,如果女方在心理被摧残后能主观意识到事情的错误,如果他们都曾受过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他们的父母朋友能在事发前多关心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或许这件事就不会发生。
一个人到底是心理健康重要还是身理健康重要?我觉得都挺重要的,甚至心理健康更胜一筹,身理健康绝大多数人都看得见发掘的了,但心理健康有时候自己都预感不到,从而导致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比如前段时间那个13岁男孩强奸杀人案件,这个小男孩的心理绝对不健全,却从未有人发现。
一个悲剧的发生,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只是惋惜与慨叹,更应做的是如何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心理健康教育真的挺重要的,如果不重视只会有更多悲剧的重演。
女主微博昨天被南方周末爆了出来,后来应该是女主妈妈删了一些照片等私密内容,现在留下的部分是大众可以传阅的,我去上面看了看。
我发现这个小姐姐也和微博上的同龄人一样,会追星打榜,会发自己的每日食谱,会期待甜甜的恋爱……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最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她也关注了钟秀勇关注了杨帆,她也是一名法学生也考法考,甚至还在今年的法考中顺利通过客观题,但却在10月9日主观题考试前选择了自我了结。
然后男主呢,一路含着金汤勺长大,做了如此恶事现在还在支教即将保研,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很大可能上他还是无罪的受不到法律的惩罚。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能不要单纯的将关注点放在PUA上,这件事所反映出的问题不止于此,我们所应汲取的教训和关注的点也不止于此。
最后,贴上女主母亲的举报信吧,如果有没看过昨天包丽朋友发的那篇《我是包丽的朋友,真相远远比你知道的更可怕》的后台回复“真相”,会看到一个可怕的真相。
上一篇:北大女生自杀:被放大的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