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昨晚,一则「病毒研究所一名女研究生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的消息疯传。导致很多人都在「寻找黄燕玲」。
我搜了一下,已经找不到这个消息了,不知出于什么神秘人物之手。可能在二次传播时已经被404这类数字附体。我晚了一步。
但新京报看到了,说「截图显示,(新冠)病毒肺炎的零号病人是黄燕玲,系病毒所科研人员,2012年考入病毒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
作为媒体,它先知先觉地捕捉到了什么。
于是,记者便赶紧连夜打电话问病毒研究所。
接电话的人是石正丽教授,以及流感病毒研究室研究员陈全姣。
她们都说,对病毒所是否有一位名叫黄燕玲的女研究生并不掌握,但可以保证病毒所目前没有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石正丽的回应是,「怎么可能?这件事一看就是假新闻……我可以保证,包括研究生在内,我们所没有一个人被感染过,我们所是零感染」。
陈全姣的回应是,「我们病毒研究所没有一例感染,我们病毒所绝对不是‘零号’」。
很多人不熟悉「陈全姣」,心理注意力不在她那儿。但石正丽研究员在疫情中,已经是网终人民的老朋友了。前段时间她关于病毒「我石正丽用生命担保,与实验室没有关系」的话语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于是,这件事,又和石正丽扛上了。
网络人民纷纷表示,不相信石正丽的保证。
贰
情况确实像是一部谍战剧。
我们先不管别的,根据这两张截图,判断一下石正丽的主辅性格?
我想说,如果判断准了石正丽的性格,离看到真相已经不远。
选择了之后,可能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但我们接着往下看。
叁
网民为什么愿意认为,石正丽的保证不靠谱,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病毒所背后好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发生了似的?
因为有一些事,可以让他们进行「推理」。
首先当然是前段时间石正丽「以命担保」的那个事。
但对于那个事件,我已经在一篇无法显示的文章里深入石正丽研究员的心理结构分析过了。简单抄一下结论是:
1)她拥有「毒不是我放的」足够底气
2)她心理背景并没有「我放过毒」或「我知道毒是我们泄漏」的内容
所以,我相信她的「用生命担保」。
网民把「黄燕玲」这件事要和那件事联系起来,因为前段时间不相信石正丽的「用生命担保」,所以现在她的「保证」就有问题,恐怕是没见地什么认知能力,想象力倒是挺发达。这完全是两个独立的事件。
石正丽的「保证」有没有问题,我下面再扒。
但还有第二个事。
昨天,也就是2月15日,科技部发文,要求加强对实验室,特别是对病毒的管理。
于是无数人马上又条件反射地根据关键词,想到了「病毒研究所」,想到了石正丽的病毒实验室。他们一定认为,科技部的这个发文,有明确的所指。
指向什么呢?
指向病毒研究所发生了跟新冠肺炎病毒有关的见不得人的事,比如,跟「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有关,但被神秘地隐藏了。
说句实话,我很为这些条件反射者的智商着急。
不懂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吗?
在疫情时期,科技部显示存在感的方式,当然是发文加强这个管理强调那个担当。这是常识。怎么就指向病毒所「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这样的阴谋论一样的事了?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从运作机制上来说,你会看到发文之类?
肆
就算以上两个事无法让他们「推理」,但还有一个事,给他们的想象力留足了空间。
1月24日,《柳叶刀》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显示调研的41名病例中,仅有27人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但有14人跟华南海鲜市场没有交集却感染。数据说,最早发现的病例是2019年12月1日出现疑似症状的,而非此前报道的12月8日或12月12日。
1月26日的《科学》在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也说,有3人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于是,合理的推测是,最早发现的病例,或者说传说中的「肺炎零号病人」,并没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根据病毒的潜伏期,TA至少在2019年11月就已经被感染了。
这个「肺炎零号病人」是谁呢?
那则被404附体的消息和网络人民一致认为:
是2012年进入病毒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的黄燕玲!
他们查找了一下,发现情况好像很诡异。
在病毒所的相关网页上,黄燕玲的名字还在,但照片神秘消失了。
她到底在哪里?是藏起来了,还是去世了?
于是网民开始了苦苦的寻找。
没有看到黄燕玲出来,倒是自称她的导师的人士出来了,说黄燕玲2015年7月硕士毕业后就在外地城市工作,经与黄燕玲本人电话确认,一切安好。
可是网民的疑惑仍然没有解开,为什么不是黄燕玲本人出来说两句「辟谣」呢?
为什么是石正丽、陈全姣出来保证「病毒研究所没有一例感染」,却又不认识是否有一位女士名叫黄燕玲呢?
这不是很有问题吗?这不是好像躲躲闪闪要隐藏什么吗?能相信这样的「保证」吗?这样的「保证」不是此地无银吗?
看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笑了。
伍
这部谍战剧,在我眼中技术难度其实很低。用IMC的一点点基本原理就可以轻松破解。
要怀疑石正丽研究员的「保证」吗?
我们就运用情境想象这个原理,还原一下。
新京记者记者看到那则「病毒研究所一名女研究生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的消息后,捕捉到这是一个大热点。这是记者的职业素养。
然后怎么样?
肯定要采访(打电话)给病毒研究所去「求证」。从媒体操作来说,无论病毒研究所是否回应,或回应什么,其实都没关系,记者都可以有新闻出来。
请注意,因为「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指向的是病毒研究所这个机构,所以,记者应该是采访所长王YY,副所长等人,或者办公室。
但不清楚记者是采访不到这些人呢,还是觉得石正丽已经是名人,有新闻爆点,所以找了她。然后又找了陈全姣来「交叉验证」。
从心理上分析,我倾向于认为,记者最想采访的是80后所长王YY和石正丽。因为她们才更容易引发爆点。但王YY经过前段时间的事件,这么聪明的人,当然必须保持不显示被看见的状态。所以,石正丽不幸又被聚焦。
在这里不禁要感叹一下。
我们再看一下石正丽的回应:「怎么可能?这件事一看就是假新闻……我可以保证,包括研究生在内,我们所没有一个人被感染过,我们所是零感染」。
石正丽的回应,从逻辑上是接记者的话的。
那么记者问了什么呢?
TA在新闻中其实已经提示是「就此事」(网传「病毒研究所一名女研究生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因此,所表述的话无非是「网上有消息说病毒所女研究生黄燕玲是肺炎零号病人,有这样的事吗?病毒所是不是有人感染新冠病毒?……」
然后,石正丽的回答,有问题吗?
陆
到这里,我要揭开前面关于性格的答案:石正丽的性格是自卑+表演。
再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和陈全姣的回应的不同?
也许你也看出来了,石正丽所回应的话,和此前的「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一样,都是自我+角色的出牌,自我都是冲在角色前面的。
「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那个时候,她比较情绪激动,因此自我冲在角色前面,还可以理解。但是,这件事不是针对她,为什么自我还冲在前面,而不是像陈全姣那样,是角色+自我的出牌,让角色在前面挡着?
这就是性格透露出来的信息。自卑+表演这种性格的人,在涉及到对自我构成「挑战」的很多情境中,比如涉及名誉、尊严、价值、事实认定时,自我很容易就会跳到角色前面,而且心理能量很足。
它暴露出,在此情境中,石正丽对记者的提问缺乏防御,记者那些似乎要修改名誉、事实认定的话,马上刺激到了她的自我。其自我携带心理背景,迅速跳了出来。
心理背景对应什么呢?对应石正丽所认知的事实背景。
所以她的那段话,几乎都不是头脑控制下的话术表演!而是对心理真实的呈现!
正是记者所问的那些话,对名誉、事实认定的刺激很大,心理-头脑的反应根本不够,所以她才调动到了人格来参与回应,说「我可以保证」!
所谓网民当然不愿意,也是看不到这些的。
除了这一点,我反复地模拟了石正丽的话和记者的话之间的时间-逻辑关系。最终我发现,她「怎么可能?」的反应,和记者的话形成了严密的时间-逻辑衔接,没有断裂,她的话并不是启动一个新的话语逻辑的开始。
换句话说,在对话的情境里,记者的提问,直接刺激到了她的心智作出反应,这中间,并没有一个「我先把你的这个信息挡住、解读,再来编码语言回应你」事件的发生。
相信不相信石正丽的话不要紧,但有很多人,还是不要去轻易相信自己的认知能力好些。
柒
在这篇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看到病毒研究所发布官方声明了。
虽然这个声明都是严谨的角色语言,但我还是看到漏出了一个「有点害怕的自我」,颇有战战兢兢的感觉。我可以判断这个声明仍然体现了一种心理真实。它和双黄连、王YY等,都是独立的不同事件。
那么黄燕玲去了哪儿呢?
能够查到的只是,黄燕玲2015年后已经去了外的城市。
具体如何,这属于隐私的事了。
文章编完前,突然看到了黄燕玲所在公司的回应:她躺枪了,压力很大。
看完「肺炎零号病人」这部谍战剧,你会发现都是些认知水准堪忧的人编出来和作为群演出演的。广大网民同志急需提高编剧水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