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到今天中午,寻找“零号病人”承包了网络热点。
最初,关于“病毒研究所研究生黄燕玲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零号病人”的消息出自国外视频网站。
up主是一对夫妻档,节目风格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之前,根据养生堂的纪录片编了个病毒泄露的料,被网友狂打脸之后,14日,又祭出了新招。
他的视频爆料,用了一个不确定的词:好像。
“零号病人”指的是第一个得传染病并散播病毒的患者。
这回,新京报的采访,石正丽又中枪了。
2月2日,面对病毒来自实验室人工合成的质疑,石正丽曾声明,用生命担保实验室没有泄露病毒。
这样的担保引来一大波反弹。
本次面对记者的表态,在外人看来石正丽的回复,又是大写的尴尬。
不过,我看上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媒体给她挖了个坑。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要采访一个在抗疫一线搏命的科研人员,研究所没有办公室吗?没有管宣传的吗?
而且,看石正丽之前的表现,她根本不适合跟媒体打交道。
研究所那么多研究生,凭什么要求科研人员去一个个去掌握人家的信息?
而且,石正丽圆滑不足,实诚有余。
这种问题,她完全可以推办公室啊,推领导啊,而不是自己只身去挡剑啊!
网上后来流传了黄燕玲导师的辟谣,以及黄燕玲本人在QQ和微信群的聊天,但很多人并不信。
尽管传谣者是捕风捉影,并没有可靠证据,但是网民普遍对辟谣的证据度要求很高。
网上一张图,因为这学生没有头像就猜想这学生死了?拜托,她的名字还在。要删,何不删个干净?!
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网站上,很多人没有头像,没有简介啊!
怎么不想想,正是因为没有头像,才会把她作为被死亡的对象啊!
今天下午,病毒研究所亲自辟谣了。
声明称,黄燕玲同学于2015年在病毒研究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在学期间的研究内容为噬菌体裂解酶的功能及抗菌广谱性,
毕业后一直在其他省份工作生活,未曾回过,未曾被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身体健康。
研究所在这个操作也蛮迷的,其他省份,是哪个省份?
这样的闪烁其词又会引来更大的猜疑。
上面的微信截图显示,黄燕玲是在成都工作,对此,我在网上找到了依据。
这条留言湮没在微博的数万条留言中,一般人注意不到。看不出博主有特地洗地的故意。
这位博主的介绍显示,他是成都人。
他首篇微博是2011年推送的。
有些人呼吁,黄燕玲自己不站出来,接受采访。
这跟每个人的个性有关,在我的前记者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太多不愿意面对媒体的被采访对象。
有的人就想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再说,人家招惹谁了啊,好端端的生活被谣言扰乱。
现在很多人闲着也是闲着,人家前面一露面,后面就是挖地三尺,各种扒,谁不糟心啊!
官方至今没有任何关于零号病人的消息,导致网民疑窦丛生。
有专家表示,传染病的零号感染者不是都能找到的。
流感也是传染病,零号传染者就不可能找到。
日本也出现了找不到传染链的感染者。
的疫情的零号感染者被感染应该在12月初之前,那时还没人知道新冠病毒,对病毒也不了解。
在这个情况下,大概率找不到零号感染者。
昨天的推文请不要再抹黑病毒所了,科研人员不仅要抗疫,还要抗黑,太难了……阅读不高,可见,共鸣度很小。
谣言总是先入为主,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也是白搭。
尽管此前权威媒体曾经推出《病毒所是疫情源头?无事实依据,学者呼吁不要凭空假设》一文。
但是,很少有人认真去留言那篇文章的中外学者观点。
科学的声音被互联网的情绪屏蔽了。
目前,大多数机构均已停止运转,大家都在家隔离了。
而病毒所的工作人员仍紧张地奋战在科研一线。
媒体报道,他们做了病毒基因测序。分离毒株、研制抗体检测试纸,
首先提出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瑞德西韦、氯喹、利托那韦。
这三个药都进入了临床使用。
当然,在如今时代底色下,学术圈不是没有问题。
包括疫情的蔓延,疾控部门的专家难辞其咎。
最近,国家要求,科技界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
少发点英文论文,多研究一下如何和临床、防控实践结合。
而客观上,学术界“SCI崇拜”,与基础教育破除“状元崇拜”一样,又找不到破局的办法,
大家纷纷质疑“唯论文”评价导致学术急功近利,而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时,又质疑离开量化评价会滋生“权学交易”。
学者认为,突破点在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新的评价体系,而建立这一评价体系,
关键在于推进行政权与教育权、学术权分离,让行政评价退出,实行专业评价。
当病毒研究所申请美国公司药物“瑞得西韦”抗新冠病毒专利的消息传来,在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引来全网谩骂。
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从策略角度讲,提交申请是对的。
假如病毒研究所不申请专利,吉利德公司也有可能会抢注用途专利,这样中国就会比较被动。
如果抗新冠病毒的专利申请成功的话,这将给中国增加谈判筹码。
双黄连事件,病毒所所长对于外界质疑种种的沉默,导致舆情汹汹。
媒体和官方的的公信力已然陷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
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
"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网络时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塔西佗陷阱”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
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才是谣言的最佳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