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周末一篇《不寒而栗的爱情》将北大女生包丽自杀事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然,舆论的热度迟迟不减,或许是因为这篇文章把该事件渲染成了“北大男生因处女情结逼女友自杀”的故事。
网络一片哗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事件本身的真相以及那些能满足大家猎奇心理的聊天记录图片,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事件背后的实质性的一些问题。
今天,小编就为您揭开该事件背后不可不知的5个真相。
真相1:“处女情结”只是一个借口——无处不在的PUA
在我们身边,正在出现这样一群人:他们精心包装自己,混迹于大学校园、或酒吧休闲场所,以“街搭”或网络聊天为主要手段,目的是“推倒”年轻貌美的白领女性或女大学生。
他们自称为PUA(搭讪艺术家)。
他们有一套严格的基于心理学创建的理论体系,经过他们训练的人,会发现获得异性的青睐竟然是一件如此容易的事情。
在包丽自杀事件中,对于所谓的“处女情结”,只是一个借口。在PUA的理论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专业术语——打压,“非处女”、“做饭不好吃”、“身材偏胖”等等,都是非常常用的打压理由。
他们就是通过“打压”,来一步步挫伤他们“猎物”的自尊和自信,知道“猎物”们最终都变成自己心甘情愿的俘虏。
由此看来,假如仅仅去讨论该不该有“处女情结”,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不会了解这次事件背后真正可怕的是什么。
真相2:恶魔在人间——煤气灯效应与蓝鲸游戏
如果看过电影《煤气灯下》,再看到包丽事件,你会觉得天底下本没有什么新鲜事。
这部电影引申出了一个心理学名词:煤气灯效应。操纵者通过否定被操纵者、灌输虚假信息,从而让被操控者怀疑自己的记忆力、认知力和精神状态,乃至整个自我的价值,最终实现对被操纵者精神的彻底掌控。
比“煤气灯效应”更令人恐怖的,是一个从俄罗斯开始流行的游戏——蓝鲸游戏。
每天完成一个看似简单的项目(例如凌晨三点起床看一部恐怖电影、默念一百遍“我想自杀”等等),最终完成群里所列的50个项目的人,就会选择自杀。这不是什么离奇诡异的电影桥段,而是现实中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这个起源于俄罗斯的游戏,通过网络聊天群的方式组织青少年完成他们所列的项目,最终促使他们自杀。
目前已经有130多位俄罗斯少年死于这个游戏,而且该游戏现已传入中国等多个国家。
而游戏的发明者,却是一名年仅21岁的大学生!他入狱后毫无悔意地说:那些人(因蓝鲸游戏自杀的人)都是垃圾……
精神操控不是天方夜谭,恶魔就在人间。
真相3:北大到底怎么了?——德育的重要性
从去年北大校长读错“鸿鹄之志”到今年的“翟天临北大博士后”事件、“冯仁杰相亲骗婚”事件和包丽事件。我们不禁想问:北大到底怎么了?
蔡元培当年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然而,思想自由仅仅就是性观念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同于藏污纳垢?
所幸的是:北大在翟天临和冯仁杰事件的处理上,体现了坚决和担当。没有避重就轻的措辞,也没有姑息和护犊,处理结果深得人意。
但是,北大也应该反思:此类丑闻为何频出?
在北大的教育理念中,德育的比重到底占多少?德育是被动还是主动?这一切,等到北大对该事件做出最终回应时,便会有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真相4:官场捷径——牟林翰之流的从政之路
大多数身在公务员序列的朋友都知道,近些年来许多年轻的“政治新星”大多都有一条相似的入仕之路:他们出身名校,在学生时期就是学生会或者团委干部,毕业后通过引进、选调等方式走上仕途。
由于他们的学生干部经历、名校光环以及年龄优势,在仕途上往往就比那些通过公务员考试“海选”出来的干部起点高。
事实上,他们的确是一群能力强、学历高、有激情、能干事的年轻人。
但是,其中也混杂着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打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旗号,却到处寻找那些政策最好提拔最快的地方落脚;他们把升官比作打游戏,升级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嘴上慷慨激昂全是正能量,实际上为了升官无所不用其极……
包丽事件中的男主角牟林翰,便是这样的“天之骄子”。他热衷学生会中的职务头衔、选择政府管理作为研究生专业、熟练运用官场的权术套路去做学生会工作……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他或许已经下定决心走从政之路了。
那么,假如真的让这样的人主政一方,那么他会如何对待当地百姓呢?
真相5:“精英”式家教——恶魔是如何长成的
通过公开资料,我们可以知道,牟林翰在被北大录取时,是降分录取的。
他出身在山东,父母也一直在山东工作,他能在初中时就开始一直在北京读书,而且都是名校。
他父亲身为山东金融系统厅级官员,2018年被任命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分行行长。
按道理讲,牟林翰出身在这样一个干部家庭,又一直在名校读书,在道德教育方面,应该是没有缺失的。那么,他在与包丽交往过程中体现出的那卑劣无耻的做法、粗鄙至极的言语、自私变态的思想、运用自如的权术,到底是跟谁学的?
学校即使不抓德育,也不会教给他这些;他所混的圈子都是高学历的精英群体,当然也不会教他这些。由此看来,他这些东西只能是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
于是,我们也不得不对这位行长大人有所质疑,起码有一点是毫无争议:家风不正,对家庭成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
至于经济问题,作为网民我们没有证据,就不妄加揣测了。
对于牟林翰以及他的父亲,他们最希望的是:这件事最终演变成一场道德的争论,让公众把目光聚焦在“处女情结”等字眼上,最终不了了之。
对于包丽的家人,他们更希望得到一个真相,以及对恶魔的审判,即使,他们最终等来的也只能是道德上的审判。
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更应该通过这次事件去看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然后以自己的良知,去力所能及地净化这个世界。
在笔者看来,这次事件深层次地反映了道德缺失的社会价值评判体系下,所谓“精英阶层”的自私、伪善和猖狂。
恶魔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就潜伏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始终相信他们善良。
最后留一个值得深思问题给读者:假如牟林翰再以自杀的方式来博取舆论的同情,你们会原谅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