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位政府领导被派往金融机构工作,有一次去监管机构开会,莫名其妙的被小处长训了一顿。
领导毕竟是正儿八经选调生出身,来到金融机构之前也是厅级,却被一个“参公”处长训了,可真有些虎落平阳的感觉。
过了没多久,形势又发生了逆转,领导又从金融机构回到了政府序列,倒是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去了金融机构工作。
当初将别人拒之门外的,今天成了敲不开门的。
其实在金融机构当中一直存在着很严格的鄙视链条,人行往往看不上银监部门,因为当初分家时,“精英”都留在了人行;银监又看不上银行机构,因为前者是“参公”,后者只是“企业”;五大行看不上股份行,股份行看不上农商行,农商行又瞧不起村镇银行。
本来还是“传统夕阳产业”的商业银行,愣是被这些人搞出了三六九等、二五八万。
所以时至今日,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仍然沿用着“处级”的正式文件,公开场合更尊称对方为“科长”、“股长”。
一家万人规模的省级分行,能有多少“干部”呢? 十亩地的科长,三操场的处长。
但这些都是“假处长”、“假科长”,以农联社系统为例,所有党委委员以上的任命都是由省组织部任命、公示,其他的各部部长、派驻机构领导虽然名为“处级”,但也不过是农联社内部下文批示,编制身份也并不在编制办,又何谈“体制序列”? 我突然想起了幼儿园时的老师,为了哄小朋友开心,愣是在一个30人的班级里弄了二十个班长加十个学习委员。
也正是因为领导者们这种“自欺欺人”的美梦,往往会阻碍基层员工考取公务员身份。
很多国有银行的朋友都有过经历,自己不论是跳槽还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签字环节都会受到各家领导的百般阻挠,自高自大的银行领导甚至还可能会轻蔑的说一句: 过几年我们情况好转了,你岂不是要后悔? 如果领导不提,我们可能都已经忘了,月薪两三千的日子已经过了将近两年,而且收入越来越低,保障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糟。
是啊,我后悔了,我后悔为什么不提前两年就走人。
你要跳槽或者考公务员,领导“侮辱”两句那都是轻的,心眼坏的很可能不给你签字,或者考前派你出差,给你重活,一句话,就是让你考不成、走不了。
对此,一些银行领导却是这样认为的: 为了“爱惜人才”,才不让你跳槽。
很多银行做的更绝,这几年基层员工难招了,就以“管培生”的名义先把高学历人才诓进来,让你在基层干他个三五年柜员、客户经理。
这种手法,有些像保险公司,打着“内勤”的名义招人卖保险。
“就业985,工资2500,工作996,维权404”,银行员工都混成了保险业务员的模样。
相信没多少人会相信“爱惜你才不许你考公务员”这种鬼话,否则,银行领导们怎么不“扎根基层一辈子”,而要争着抢着离开银行岗位。
说白了,在很多银行领导眼里,基层员工只不过是自己的“私产”,是自己晋升的垫脚石,你们都走了,这么多的工作,这么多的黑锅,难道要让领导亲自去背? 银监会总是在提金融行业去泡沫,可这么多年过去了,银行业最大的泡沫就是领导太多。
每年的三月份都是各省公务员和省属事业单位的报名季节,行测的难点在于数量关系和逻辑判断,拿到卷子之后从后往前答题;行测多看多背多总结逻辑,什么半月谈都是扯淡,笔试辅导班可有可无,QZZN论坛上的视频资料自己下载即可。
笔试需仔细,面试需自信。
一个曾经考了五次公务员的老兵只能帮你们这些了。
另外,根据《劳动法》三十六条之规定,阻碍员工考公务员是违法行为,可申请劳动仲裁,解除合同、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