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为大,先向死者家属亲友致哀.
看了各方报道,情感上很受触动.平静下来,梳理一下,谈些思考.
1SM
二人角色为"主人"和"狗",典型SM玩法.上过小网站的同学多少都看过一些SM视频(实拍或表演),知道是怎么回事.这种行为全球都有,其心理更加普遍,已经见怪不怪,人性中本来就有S和M的成分.他还经常喊她"妈妈".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曾经这样形容一位女性:"她是一座教堂,她是一条母狗"--总结了她崇高的母性和低贱的M性.
SM游戏,两厢情愿,无可厚非,但凡事需有度.这个度,就是SM行为仅限于性.人有兽性,在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私密空间,失控.但人毕竟以人性为主,除了少量的性,绝大部分时间是日常生活.性行为中的兽性不可延伸到生活.失控时什么都不管,是身体主导,但回到日常生活,应有自控意识,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当事人把SM延伸到了日常生活,SM成为他们相处的模式.他以为生活也是性,他想把生活也当性生活过,时时追求快感.如何实现?用她实现,使M贯穿每一刻.这就有问题了,一个人再不济也有尊严,何况女主考到北大,所谓天之骄子,她有自己的骄傲,这样一个人,如果一直活在羞辱中,必定会走向崩溃.危险的性趣之火烧进了生活,最后终于玩火自焚.那么,她为什么不反抗呢?
2裸照
不反抗的一个原因是裸照威胁.
网络时代,首先应从信源,从自身做好隐私保护.当事人的微信聊天记录曝光不少,许多字眼不堪入目.语言和文字不一样,私下说什么都没关系,一旦形成文字记录,就有了杀伤力,因为它成了"历史见证",会产生社会效应.言语是随风消散的,而文字图片视频可以永久留存.网络聊天的时候,不要说太隐私太敏感的东西,因为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腾讯亦知.你能删除手机终端的记录,但你不知道服务器后台发生了什么.各种讯,都同理.
即使不用任何讯,也不要在手机里留下敏感的记录(照片视频语音文字).08年陈冠希已经给社会上了一课,十年过去,技术进步更不知几何,你拍了,后台就知道,各种App早已从你手中索得权限.那么,不装App就安全么?也不见得,操作系统如Android和iOS一样有作恶的可能.所以连痕迹都不留才是最安全的.
拍裸照这些事,不要相信任何保证发誓,只能守住底线,否则留下把柄,一生都无法抹去,永远会受到胁迫.
3处女情结
牟某对她的羞辱,一部分原因是嫌弃她不是处女.虽然2019年了,但外表光鲜的都市男女心中,仍然执着这腐朽的性观念.听起来不可思议,国内顶尖高校,一男一女都受这情结毒害.也许魔幻,才是现实.可见当事人缺少健康的性教育,这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许多高学历者,从小到大只学到一些可怜的专业知识,而在做人方面,与庸常无异.
牟某的处女情结是其作恶的一部分原因,一部分手段,从报道和聊天记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极端控制欲的人,即使没有处女情结,也会以其他借口来打压她,控制她.
4牟某其人其事
她的自杀是一场悲剧.从聊天记录和她朋友提供的材料看,她是一个普通的,善良的女孩,心软而懦弱,容忍牟某的精神暴力,终于酿成悲剧,令人惋惜,这是善者的悲剧.
反观牟某,其实也是一个悲剧,但那是恶人的悲剧.他视她为狗,又喊她"妈妈",这种扭曲和矛盾,正像博尔赫斯形容的那样.虽然人类多少都有这样的心理,但牟某的问题在于他毫不约束这种心理,放任自流.他把性爱中的兽性,S的手段延伸到与女友的日常相处,毫不约束,肆无忌惮.有极端控制欲的人,对身边的人来说是尤其可恶的,而在他自己,则是尤其可悲的--控制欲极强的人,第一个没控制住的,恰恰是他自己.欺凌柔弱,人所不齿,他在生活中要是敢对男生表现出这种侮辱,估计会被打死,他也只敢在女友身上发泄,是个孱头.
人心都有阴暗面,但不一定付诸实践;会起歪心,但知道不能都说出来;会说狠话,但知道不能做出来.反观牟某,他那些邪恶的想法,不仅肆无忌惮地说给她听,更明目张胆地在她身上做成现实,他完全没有度的概念,他已然丧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的良知.
牟某对她极尽羞辱,又讨好,只是心情波动,不是良心发现.他完全被情绪摆弄,他是没有价值观的.
从牟某事中事后的各种表态来看,这是一个极其幼稚的人,他不一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在他那里,只有爽和不爽.极端羞辱,绝育手术,堕胎,自杀等等事情在他眼中就像儿戏,人性沦丧,禽兽不如,奴隶主对奴隶也未必有他这么残忍.在牟某身上,看不到任何对生命,对人类的敬畏之心,他对人,对生命,对生活,对爱情是全然无知的,漠然,所以说到那些事情的时候轻描淡写,事不关己.无知无耻无敬畏.他玩她的肉体,还要玩她的尊严,玩她的精神,玩她的命,最后,一切都玩完了,事件爆出,亿万人横眉怒目,他好像觉得自己还挺无辜,仿佛在问--玩,也有错吗?
嫌弃她却又不放手,她终于有机会逃脱时,却被要求承诺从此孤独终老,不准和任何男性交往,而她竟然答应了,可知是心如死灰--哀莫大于心死.口头答应不算,还要有协议,协议也不够,还被勒令要专门为他怀一次孕--仅仅只为留下打胎证据--如此恶毒的要求被她拒绝后,再次恶毒地提出要她去做终生绝育手术--变态到要她连输卵管也带回来的地步--令人发指.这完全是反人类的特征,相比之下,SM和PUA什么的都只是小儿科.
而其间谈分手的关头,牟某为了逼她就范,甚至伪造洗胃诊断书来骗她,说自己为她自杀,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世间不可靠的男人多是嘴上说说谎话,而牟某却沦丧到如此地步,动用如此手段欺骗女友,用心险恶,无耻之极!可怜女孩至死都不知道被骗,死不瞑目!
从牟某在学生会的经历来看,他也是个钻营的脚色,善于在人前表现,上下打点,熟悉各种交际手段.他指点她和学生会的人"真诚地去聊",可见"真诚"是他一贯的手段,真诚在他那里不过是一种情感性的工具.似曾相识吗?这不就是所谓的带着真情实感出场的演员吗?及至东窗事发,他的虚假面孔骤然被揭穿,活脱脱一个伪君子.
他能和学生会的人保持正常的交往,他没有交流障碍,他理解常态的语境,所以他不会不知道他对她的那些辱骂的下流含义与恶劣程度,说白了,他没有把她当一个人看,玩物都不如,人对玩物尚且知道爱惜,有感情,而牟某把她当作奴隶,当作发泄工具.他对她是没有感情的.
牟某争强好胜,而且有完美主义的癖病.他总试图通过语言的自圆其说来消除思想中的矛盾感.不去体会感情,不去思考问题,不去解决矛盾,而是试图用语言把问题遮蔽或抹去.把爱变成一种论证,以为逻辑万能(也可能是利用逻辑去压制对方),而在这种争辩中,又常常是他获胜,少数时候,事实过于明显而无法矫饰,巧舌如簧也辩不过去的情况下,就转而要求她忍让--发脾气,耍赖--也要使对方妥协让步,以获得情绪上的胜利.有意无意地,牟某把爱弄成了一个概念,他用论证的方式去"爱"她,把生活过成了一场辩论,把爱情简化为一道试题,可悲又可笑.
牟某一次又一次地追究她那莫须有的"失身"之"过",报道提到牟某也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而他却连基本的法不溯既往的道理也不懂,实在是一个讽刺.失身之过本是无稽之谈,一而再再而三地追究更属变本加厉,他不过是利用这手段给她戴上精神枷锁,方便进一步的操控.
牟某不断纠缠于她的过去,否定她以前的生活,把那些经历歪曲成一种过错,且三番五次地强调以营造一种"悔恨"感,以此"举证"自己对她的"爱",从而要求对方更多的让步与服从,至于生出莫名的负罪感,以维持他所需要的那种高下之别,形成长期的统治地位!对一个人有负罪感,会更倾向于付出,牺牲,但如果这种负罪感来自蓄意的设计和欺骗,那么受害者就显得更加可怜,施害者就显得更加罪恶阴险.
牟某在回复记者关于逝者母亲对女儿腿伤的质疑时说的话耐人寻味:
“是她妈妈的臆想,‘家暴’的话警察就会把我拘进去的.”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思路,如果没做过,首先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我没有"吧?
牟某不然,他首先指出这是逝者母亲的臆想,然后又扯到警察身上.这更像急于推卸责任的思路,而不是一个正面的回应,说臆想像是反咬一口,不是你做的说不是就行,何必要用这种攻击性的说法?另外警察办事讲的是证据,不拘你只能说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并不能说明你没有做过.忽然想起三个成语--做贼心虚,贼喊捉贼,虚张声势--不一定和牟某有关系,但有这几个成语.
报道提到牟某还有前女友,为什么这种事没有发生在他和前女友之间?值得思考.也许是没有爆料出来,也许是他欺软怕硬.
女孩的朋友撰文指出,在她昏迷期间,牟某一个半月都没有去看过她一眼,令人寒心.
事件曝光后,牟某的微信好友提醒他新闻正在四处传播,且委婉地质疑他的行为,但牟某的回复轻描淡写,跟个没事人一样.倒也不奇怪,因为就像那场"恋爱"(加了引号也显得勉强)一样,他从未有过心.
以上这些不全的材料,已足够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嘴脸--无情无耻无知无赖,可恨可恶可悲可笑--这就是牟某.
5洗脑
商业社会的利器,是广告.广告千万次的重复播放,在人脑中形成了品牌印象,然后人在需要相关产品的时候,就自然想到了广告;甚至于广告无数遍之后,连那些不需要该产品的人,也想买来试试.广告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人的洗脑.这是重复可怕的力量,这就是广告的力量.如何对抗这种力量呢?其一,了解原理,内幕.一个化学家永远不会相信化妆品广告的鬼话;无良的餐厅老板永远不会吃自家的地沟油饭菜.其二,上一次当.上一次当就好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就会对那些广告免疫.
她本来也是个比较正常的人,亦曾反驳过牟某的处女论,结果后来短短几十天,就开始怀疑自己,甚至于接受了牟某的观点.看牟某辱骂她的聊天记录,狂轰滥炸不厌其烦,甚至大年三十都不放过,穷追不舍,简直疯狂.这行为正像广告一样,随处可见,日夜播报.可以想见日常相处中,他强行向她灌输观点的行为会有多么频繁,而那种当面的灌输和羞辱又比隔着屏幕的广告更能产生效果.
一个人为什么会被洗脑呢?其一,个人立场薄弱,对世事没有观念,没有主见,无思想,无原则.她所有的,可能只是一种随大流的惯性,一种浅层的表面的了解,从未有过深入的思考,因此在面对强烈的洗脑时,没有相应的力量与之对抗,有关她的"坚强,独立"的描述,也许只是表面的,要打一个问号.其二,高频的观点灌输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复使人屈服.上一次当可以免疫,但不幸的是她死在了"当"里.
怎样才能避免上当,不被人洗脑呢?
那些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必是经过训练,有一套方法的.但不管他如何天花乱坠,最后那一步,其实是你说服了你自己,是你接受了他的道理.问题就出在这个理上.
凡是对方带着目的来的,凡是动机不纯的,不管怎么设计,都不可能天衣无缝,因为说者动机不纯,一开始就违背了人的良知,听者也是人,内心多少可以察觉到那种不怀好意.
动机不纯,后来再怎么说,都不过是包装,遮掩,转移重点,但因为他讲得头头是道,又是逻辑,各种道理,许多人权衡一下,心中那浅浅的怀疑不可捉摸,耳畔听到的是言之凿凿,好像可以把握,于是就上当了.
在这上当关头,唯一的救命稻草是你的感觉,不要放过心中那浅浅的怀疑,这是微弱但可靠的直觉.任他天花乱坠,别信,除非他能打消你的疑虑--让他继续说又何妨,因为你自己都不能确切说出来那疑虑什么--他要是能替你说出来,而且替你解决掉,那么你碰到的可能不是骗子,而是上帝.
但凡心里还有一丝犹疑就不要忙着决定.他如果说你不讲道理,也好办--你为什么要讲道理呢?人不是靠道理活着的,人的幸福,人的快乐,靠的都是感觉,而不是道理,更何况那还是他的"道理".千万不要忽略你的感觉,感觉拿不准,就不要做决定,记住你那种怀疑的感觉,停止眼前的活动,回去慢慢想,你总能把这个怀疑讲出道理来的.一旦感觉到不对,哪怕他的逻辑再完美,也要保持警惕,生活不是逻辑能论证清楚的,为什么要跟他讲逻辑.
女孩生前和朋友聊天,朋友问她为什么又回到他身边,她回复"我说不过他啊",她就是已经上了那逻辑的当,错把感觉对不对的问题当成了逻辑对不对的问题.她认为说不说得过是重要的,算数的,没说过,就好像低人一头.把感情与生活的矛盾付诸于一场辩论,一场争吵,胜者获得决定权.他正是用这种争辩的胜利来压制她的感受,而这种荒谬的规则,她打心里是认同的,没有一点怀疑,这种基本的观念,就不是牟某所能左右的了,而是她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决定的,是她所受的教育影响的,更大的背景是理性主义.
高学历者经过科学方法的训练,知识超过常人,但却很容易掉进理性主义的陷阱,"书呆子"之称,就有这种意味.他们看重理性甚至认为理性万能,或多或少地阉割了感性的那一面,所以有时候就显得不通人情,不近人情.普通人每天在人情里打滚,无能深入科学和理性的领域,容易无知;而高学历者久在科学和理性中浸淫,重理性而轻感性,容易无情.太看重理性的人,凡事都要找一个理由.譬如你为什么爱我,你为什么不爱我.但这是理性可以讲得清楚的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然和经济财富挂钩,所以高学历者在世俗眼中显得比较成功.但就幸福而言,知识分子往往羡慕普通人的那种简单快乐,因为知识理性同时也是一种包袱,理性过头会压得人透不过气,近年来抑郁患者越来越多,知识分子是抑郁症高发人群,单凭理性无法过好人生.最理想的是有知识而又通人情,这有点难.文理分科的教育体系,造出两条岔路,分道扬镳,渐行渐远.何以弥补?自我教育.理科者,多看点人文的书;文科者,也要补一些理工的课.学历不够者,都要补.
6自杀
牟:你为我怀一个孩子,然后把他打掉,我留下病历单.
包:对他公平吗,这个宝宝.
牟:早点验孕的话,他还没有意识,这样可以么.
包:我不要他成为一件工具,只为了在病历单上留下一行字.
她并非无条件地接受牟某的一切要求,她还保持着一些清醒,还有底线.为什么最终还是走上绝路呢?
也许裸照威胁,日常羞辱,以"死"相逼(牟某这种人通常很惜命,不见得有勇气去死),信息轰炸,令她每天活在恐惧,羞耻,厌倦的交织叠加中,令她筋疲力竭,精神绝望,她无时无刻不渴望逃离那恶魔,但活着是没有办法的.活着,她爱他,所以纵容他种种恶行,以至于不堪忍受;假使不爱,又如何逃脱呢?裸照,视频,聊天记录,哪一项都会令她身败名裂,从此抬不起头,她虽身在法学院,但在她,在世人的观念里,法都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在耻感文化盛行的社会,一个女性无法承受曝光的后果,宁肯连命都不要.活着已无解决问题的可能,之所以还活着,也许是因为残剩的爱(亦不无恨),她还怀着那么区区一丝的希望.恐惧,羞耻,厌倦,绝望,残存的爱,随着时间起起伏伏,在心里明明灭灭,日夜消磨--这不堪忍受的轮回--终于摧毁了一个人的意志.最后那一刻,终归于厌倦,绝望,也许她是趁着那一时的心情,鼓足勇气,走向了绝路.罪孽的爱,也随之而尽.
她发出的最后三条信息,令人动容:
“此生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
"妈妈今天给你谢罪了."
至死还为别离而遗憾;
至死还觉得自己配不上那恶魔;
至死还在陪恶魔玩母子游戏;
至死还背负着那种子虚乌有的罪恶感.
何其可悲,何其可哀!
傻,太傻了!
至死还沉浸在"爱情"的梦幻里.
她是"殉情",单方面地.
她说过"一切都太合适了",她从那时起便一步步泥足深陷,终于被沼泽吞没.
闪光?
她以为遇到的金子,但何曾想过,它不过是一片反光的塑料渣呢.
寄诗一首以悼:
她是一枚鹅卵石
玲珑如璞
却未能明智如玉
她,见了闪亮的他
自卑得像一块圪垃
她,爱了反光的他
哦!为何要爱塑料渣?
7父母的伤痛
包母看过女儿和牟某的聊天记录,极端愤怒,表示简直想捅死他!这不仅仅是一句气话,做得出来的.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是可以牺牲一切的,如果子女受到欺负和伤害,这深重的爱就这会转为惊天的愤怒.上次新闻报道一位小学女生的父亲不堪忍受女儿被男同学欺负,亲手结果了他.天地人伦,死刑也不在乎,公道自在人心.
有多深的爱,就有多么大的愤怒,就有多么深的悲哀.当事者是位女孩,如果父亲看到满屏的谩骂侮辱,裸照视频,该作如何想,如何自处?无法想象......
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发生任何事都不足为怪,那远远超出一个人的承受.上次亲自结果小学男生的那位父亲,我想可能连他也无法安慰这一位了.
8学生会
告诫各位年轻的即将上大学的同学,学生会基本就是一个扯淡的地方,如果你喜欢扯淡,那么你去好了.
虽然最终进入社会也会面对很多扯淡,但至少有些真实感,学生会,是过家家式的闲扯淡.
9学校
整整两个月不见消息.案发北方首善之地,而怒起南国瘴疠之乡.互联网时代,光纤宽带竟跑不过交通工具吗?倒更像是北方人心凄寒,而南国乡情温暖.北方苦寒,南方温暖,这一点,半生南征北战的太祖想必也知道,太祖一生,除了功绩,尤其可贵的是他通文学,功绩也许会被遗忘,但文学总能历久弥新,在每个时代,放出新的光彩,譬如: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最近又被人传唱.
10其他感想
为什么人可以坏到他这种样子?不是指内心的想法,而是说行为.内心的想法再恶也不奇怪,因为人性是无限的,难以想象的.奇怪的是做出来的已是这么过分,为什么外部环境对他一点制约也没有?可能因为恋爱是私事,外人无法详细了解,而那些畸形的东西,更是难以对外人启齿.性,侮辱,控制,谩骂都发生在私密空间和封闭渠道,牟某也许会在别人面前炫耀,但女孩是羞于向人诉说的,又或许她实在是没有一个铁心的朋友,她是一个人默默承受一切,而如果有这样一位朋友,也许事情不会发展到那一步,也许有望得救.而从事后的新闻看,只见母亲的身影,女孩有可能成长于单亲家庭,缺少父爱,如果真的是这样,或许可以解释她对牟某那种不正常的"依恋".
擅长考试的"天之骄子",却不知道人生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基本的底线在哪里.年轻人没有经验,不懂怎么处置生活,都不是问题,历史贤达当代人物不计其数,模仿还不会么.人类历史亦算悠久,漫长几千年,难道就找不到区区一个蓝本?与生命相比,恋爱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一场恋爱而已,却付出如此代价.人不能这样狭隘,要有一个高远的眼光,生命可贵,不值得为他人掷弃.而眼光问题,观念问题,只能在思想中解决,所以要保持学习,自我教育.女性中也有范例,法国乔治桑,站得高看得远,任他肖邦,缪塞,巴尔扎克,福楼拜--人类历史上真正耀眼的明星--她都一一睡过,凭什么?凭她思想高明,观念通透.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像她那样做--做不做是一回事,能不能看开是另一回事--做不做是性格问题,能不能看开是思想问题.起码要看得开,再说做不做,思想问题不解决,即使做了,也不爽快.而思想问题,只能通过读书和思考来解决,乔治桑,是个作家.
庸常也许可以应付生活日常,但一旦发生点不寻常的事情,就不知所措,没有办法了.因为思想问题从未解决过,所以动辄以身体应战,就算不死也会受伤,身体的伤也许还可以恢复,精神上却永远受那些事折磨.思想有什么用呢?就是遇到大事不会惊慌失措,也不会因无知而捅出篓子.不事思想而只事肉体者,容易看不开,肉体败得也快,也只有肉体可败.事思想者,懂得爱惜生命,爱惜肉体,养生.为能继续思想而养生,得到两边的快乐.养生也是需要文化的--中医讲养生,有哲学,有经验,有技术在里面--没有文化观念的养生,等于以身试药,弄到报废为止.以上种种,不读书,免谈.
牟某的行为如何解释?
从人生根本上想,首先是性格,也许还有无聊.
性格如此,故生活如此,故与她相处的模式如此.也许他的性格,就是没有底线,就是随心所欲,恰巧逮着她这个机会.
他的种种行为,可以分为两方面:
第一,业务.随心所欲,在她身上实施.
第二,管理.为随心所欲创造条件,为不断加深随心所欲的程度而消灭障碍,使用各种手段把随心所欲维持下去--耍赖,造假,威逼,利诱.
也许还因为无聊,因为无所事事,因为没有理想和追求.
他热衷于混学生会,搞关系,似乎没有正事可干,转而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对付女朋友上--侵犯,羞辱,造假,耍手段--只为在她身上实现完全的控制.他是空虚的,空心的,他没有自己的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是一片荒芜,所以要在她身上折腾,发泄,获得征服感,以此填补内心极端的空虚,以此充作人生的成就.越过分,越随心所欲,越表明他的"成功".他要她在别人面前叫他"主人",这畸形的炫耀,让他满足,让他有面子.他便是靠这些东西活着,所以不断不断地调教她,压迫她.他无力创造自己的一片天,无法自举,他是精神的阳痿.他无意与生命中那些艰苦的问题周旋斗争,而每每与一个弱女子纠缠斗气,撒泼耍赖,抖狠示威,只是他想不到,一个人也并不容易被奴役被摧毁,但经过他长久的丧心病狂的"努力",他终于做到了,一个女性为他而死,撇清责任之余,不知他心中是否也泛起过一丝得意.
牟某的行为还显示出他对人性的无知,人无法被物化,再怎么洗脑也保不齐她有自己的想法.牟某做的事,不过是微缩的压迫独裁.但人即便真的做了奴隶,斯巴达克斯也会起义.中国也不乏陈胜吴广人物.假使他碰上一个刚硬些的女生,到了生无可恋的那一步,说不定会带他一起走.士可杀不可辱,人不全是士,但只要是人,就有士的一面,就有士的可能,女孩到死还流露出"依恋",反证着她是多么的不堪其辱,把药吃下去,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如此种种,牟某是不会懂的.
女人不一定爱英雄,而尤为关怀那些软弱无能的男人,这些男人也需要女人的(溺)爱来填满内心的空洞.他们非常受用这种关怀,倒不一定是因为爱情.女人生来带着一身的爱,时时泛滥,用光了才罢休.英雄自立自强,自给自足,英雄那里不一定有太多给女人发挥的余地,而懦弱无能的男人,却正好是女人施爱的对象.
纵观历史,英雄是会使女人寂寞的,女人寂寞之后,会去养小白脸.
事件爆料出来,畸恋中的种种扭曲令人震惊,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可以想见,这种事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此时此刻就在发生--人性是不堪的--知道这不堪,是起码的层次.
因为人性不堪,所以除了自然灾害,文明社会也非常凶险.人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要惜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看到那堵墙要倒,感觉那个人很危险,就不要靠近,宁愿自己多绕绕路.就像过马路的时候,等绿灯一定比闯红灯安全,不要图一时之快.大大小小的诱惑层出不穷,诱惑总是危险的,切记三思而行,量力而为,因为生命可贵仅此一次.
死呢,自己解脱了,无牵无挂,给父母亲友无尽的痛苦,如果你想自杀,这些事,死之前想想清楚.
悲剧令人扼腕,人生逃不过命运,但人一定要和命运抗争,即使天定胜人,也要有人定胜天的志气,绝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