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四开始,朋友圈和各种群被北大女学生包丽事件刷屏。
大家第一觉得很气愤,怎么会有这种人;第二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能有这种事情发生;第三有女儿的家长开始担心,以后我姑娘遇到这种人怎么办。
我想,作为普通家长也有一样的心情,但是同时说一些个人想法和思考。
寄居蟹人格和字母圈
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事件,我也想到了字母圈(PUA),但是同时我想到了另一个名词:寄居蟹人格。
什么是寄居蟹人格?引用一个我忠实的公众号:没药花园(对国内外悬案的整理、还原和分析的公号)里对它的定义和描述。
(以下描述引用其公号)寄居蟹刚出生时本体较为柔软,易被捕食,长大后,必须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房子,就向海螺、贝壳等发起进攻,把海螺弄死、撕碎。
然后钻进去,用尾巴钩住螺壳的顶端,几条短腿撑住螺壳内壁,长腿伸到壳外爬行,用大螯守住壳口。
这样,它就搬进了一个环保坚固的新家。
首先,我们做一个量化的的概念:我把两个人相处时的“控制欲/话语权/优越感”的总量定为1。
(理想的两人关系就是无限接近于每人0.5,一般来说,强势一方是0.6,弱势一方只剩0.4,或者一方是0.3,另一方是0.7。
)
而我所说的寄居蟹人格,在关系中的“控制欲/话语权/优越感”几乎达到了1,致使受害人的几乎为0。
(所有正常的关系都是互动的结果。
但当一方的数值无限接近1,并且还愿意留在这关系中,这基本不再是互动的结果。
因为没有一个人会主动要求对方把TA的“自我”消灭。
)
那么这种寄居蟹人格,他们对“控制欲/话语权/优越感”的追求到了极为罕见的程度,强行把自己的子女、伴侣、朋友、下属打压为接近0,本质是一种人格失常。
当然,如果遇到一方特别软弱,另一方会不自觉地更为强势。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控制欲会随着相处方的性格变化而变化。
而寄居蟹的控制欲是不会因人而改变的,最多只会暂时伪装。
这种人格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获得无与伦比的“控制权/话语权/优越感”,让对方卑微到失去自我。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全控制那个贝壳,当成自己的盔甲。
如果发现对方的意志太过坚强,不可摧毁会如何?他们会很快放弃,转而寻找意志薄弱、性格懦弱的目标。
而寄居蟹人格和字母圈也确实有相同,在手段上都依靠情绪操控。
但是字母圈比较单纯针对“伴侣”是为了走肾或者为了钱;而寄居蟹人格几乎想操控任何与他们亲密相处的人,而且他们的欲望也更深层次。
寄居蟹处处自抬身价,夸大自己的魅力,然后利用心理控制和情绪操控,让你掉入陷阱很难再爬出来。
(他们会逐步打压受害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寄居蟹就会勃然大怒,让受害人必须按照TA的方式做。
而当受害人妥协,做了对寄居蟹有利的事后,寄居蟹会突然变脸,大大表扬受害人。
)为了不断地得到这种“甜”的感觉,受害人就会本能地不断去做讨好寄居蟹的事。
起初受害人对寄居蟹的霸道和暴躁肯定又怕又恨,甚至想过解散组合关系,另觅拍档。
但寄居蟹在定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猎物,他会用许多途径增加解散的难度和成本,并且让受害人相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是为受害人考虑。
而受害人也慢慢认可了自己是“有病的”,“无能的”,“没用的”,完全失去了自我,就像脖子上套了隐性的枷锁。
遇到寄居蟹怎么办?
我觉得这种寄居蟹人格的形成本质应该还是骨子里的强烈自卑,从小安全感的缺失、不完美、错误等等,亦或认为控制的本意是保护,只是不知道保护什么。
但,这终究是一种病态。
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们的一切需求和冲动都是在潜意识中,他们自己根本意识不到。
而遇到这种人怎么办呢?可能有些人觉得他们太傻了,太单纯了,我想并不尽然。
有时候这种精神控制很难把控,只是希望他们可以早日地看透和摆脱。
从家庭教育谈
那么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我想从家庭教育方面谈几句:
首先,让孩子从小建立安全感,接纳孩子,没人天生是寄居蟹。
让孩子树立阳光的心态和自信的意识,这样他们才能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比如,孩子小时候,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有理由需求;尤其是半岁前的孩子还没有用假哭满足需求的意识,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没有发展到能够理解“行为和后果“这样的逻辑关系的阶段。
让他感到关爱,从最初就逐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
其次,一定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父母是很爱他们的,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沟通,共同面对,家永远是他们最后可以依靠的港湾。
(我想对孩子的痛苦都浑然不知的家长是多么的失败。
)家长需要主动陪伴,让孩子们确认父母是可信任的,并且,在孩子受委屈/需要我们的时候,会随时出现,要做孩子前面的一面大盾,身后的一座大山,保护孩子。
那么当他们有问题的时候才会找到我们,同时,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才会安心,也更愿意探索世界,接受挑战。
再次,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孩子一定会在潜意识里无限复制地自己的父母,多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建立正确积极,且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这样,可以避免让自己陷入寄居蟹的角色或者轻易被寄居蟹所控制。
最后,无论女孩还是男孩,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