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包丽因为跟男朋友牟林翰交往时不是处女,被男朋友指责失去了人生最美好的东西,为了“谢罪”吞食过量药物导致脑死亡,引发轩然大波。
随后,女方亲友发声谴责报道不够客观,男方也接受别的媒体采访,各种信息汇聚之下,原始报道被发布者自删。
与此同时,围绕此事的舆论话题迅速形成。
短时间内,所有的社交媒体都被PUA和精神控制这几个词疯狂刷屏,期间还夹杂着字母圈的言论。
网友们在围观完包丽和牟林翰两个人的私密对话之后,对于两个人之间极不对等的感情地位,特别是男方对于女方肆无忌惮的精神压迫,集体出离愤怒,恨不能时光倒流叫醒那个为爱迷途的女孩。
综合各方面信息可以发现,牟林翰在跟包丽相处时肯定是强势粗暴、任性妄为的,但是他也因为包丽提出分手而服食过量安眠药而去洗胃,甚至多次以死相逼,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挽留住对包丽这份畸形的爱,而不是为了炫耀或者别的动机。
因此,我并不认可牟林翰对包丽是想实施PUA,如果他只是为了PUA,搭上自己的命去演戏显然是不合逻辑。
但是我相信他肯定是想通过不断地施压,实现对包丽的长期精神控制和人身支配。
从现有信息来看,牟林翰更像是一个精神病人(此处非医学诊断的定义,不构成犯罪免责的事由,仅指民间的通用说法),一个性格严重缺陷的人。
他特别没有安全感,严重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寻求对包丽的一种极端占有和绝对控制。
根据报道,牟林翰竟然通过数据恢复手段去获取包丽和前男友的聊天信息,并将包丽跟他过的话一一对应求证,想要确认包丽对他绝对坦诚、没有任何保留。
比如,有几张聊天截图显示,牟林翰对于发现包丽曾经去过男生宿舍二楼门口等过前男友特别耿耿于怀,甚至对此破口大骂,指责包丽在此事欺骗他、不要脸。
这真是一种可怕的近乎疯狂的控制欲。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牟林翰作为一个男人,竟然多次对包丽以死相逼,甚至不惜吞服安眠药。
这很可能是包丽在心理上觉得无法狠心摆脱牟林翰(因为他要闹自杀),却又不愿意再保留这种畸形恋爱关系之后,毅然决定服药自杀的最重要原因。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那么他更加不可能珍惜别人。
牟林翰以自杀相要挟,实际上并不能说明他有多爱包丽,只能证明他非常害怕失去这段关系。
他在心理上已经对包丽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依赖。
比如,他老是找包丽借钱,花了包丽好几万的生活费,害得包丽来牙套的尾期款都无法支付;再比如,他私下聊天时称呼包丽为“妈妈”,自称“宝宝”。
这些都是经济上或者情感上存在不正常依赖关系的一种表现。
但是,从法律的专业角度来看,对于包丽的死,牟林翰很可能不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包丽本身已经是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行为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她实施服药自杀行为时受到了牟林翰的教唆,因此在法律上包丽要为自己的自杀行为负责。
牟林翰作为包丽的男朋友,如果发现包丽因为双方的情感矛盾而试图自杀时,具有一定的救助义务,否则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但是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包丽跟牟林翰说要自杀时,他马上在微信上劝阻,事后又跟朋友一起寻找到包丽所在的酒店房间,并将包丽送往医院救治,在法律上已经履行了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义务”,因此很难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我知道,上面的结论肯定无法平复群众的愤怒。
只是,法律本来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底线向来是很低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道德来对法律进行补充和完善,才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们在路见不平时挺身而出,对那些践踏道德底线的人给予最强烈的谴责。
包丽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她早已经发现了牟林翰的性格有问题,也提出过分手,只是每次分手都不够坚决,一旦男朋友以死相逼就无原则退让,最终反过来又助长了牟林翰的嚣张气焰。
只是,我们也要多从情感上多理解包丽。
她确实是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但从人生成长阶段上而言,她也只是一个初入象牙塔、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女生,处理这种偏激的情感关系时明显缺乏经验。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在类似包丽这样的女生面临人生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刻时,我们的社会、家庭应该怎么做?在这种时刻,但凡有一个温暖的力量鼓励一下,包丽们大概率都能挺过难关,与渣男诀别。
今年暑假在家时,包丽曾经向家人隐晦地求助:妈妈,有一个同学,他跟男朋友分手,男朋友说要自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包丽的妈妈以为别人的事情,就轻描淡写说了几句。
如果时光能够重来,我希望包妈妈马上给包丽一个温暖的拥抱,拿过手机把牟林翰的所有联系方式彻底删除,然后告诉女儿:让他去死,不关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