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仁杰与钱逢胜两位学术渣男的光环与套路——比较分析路径下的热点思考
序言:研究的缘起
近段时间,北京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逆着冬日的严寒却异乎寻常地火爆了,两所958、211重点大学同时出现师德败坏的教师,且同时都与本校的在读女学生有关,一时间在民间形成了热议,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两位“叫兽”实力的对比分析
高校教师是大学里的教书育人者,与青涩学生相比,无论是学历、对知识和社会资源的掌握、社会地位,抑或是拥有独断的挂科权,高校教师都是实力强势的一方。
冯、钱二人都是名校“叫兽”,笔者对二人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看看谁更有实力。
1. 学历:“海龟”VS“土鳖”
冯仁杰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
现为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是个标准的“海龟”。
钱逢胜本硕博均为上海财经大学,是标准的“土鳖”。
此条冯“叫兽”完胜。
2. 年龄:36VS55
钱逢胜生于1964年,现年55岁,已经是个糟老头,人又矮又丑,看其照片也显得比较猥琐不堪;冯仁杰生于1983年,现年36岁,正值壮年,观其相片虽然谈不上帅气但有一股英气,至少身强力壮,一日四次郎应该不在话下。
此条冯“叫兽”依旧完胜。
3. 江湖地位:大咖VS青椒
钱逢胜身兼财政部的专家,还身兼几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说明此人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名气和地位。
冯仁杰名气还较小,要不是这次爆料,八辈子也不会认识这个姓冯的。
此条钱“叫兽”完胜。
4. 学术成果:SCIVS混混
钱逢胜主要编了两本教材,著作就是和他老师一起完成的《会计原理》,还翻译了两本外国会计书籍。
没什么学术成就,十几年了还只是个副教授,据说CET-6连考数次不过。
冯仁杰主要研究领域为随机矩阵和随机几何,曾多次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出事之前刚刚与博士后韦东奕与田刚院士合作的论文“SmallgapsofGOE”获世界顶级数学期刊GeometricandFunctionalAnalysis(GAFA)接受并在线发表。
就学术成果而言,钱逢胜几乎就是靠翻译和编书混到了副教授,长达13年不发论文,难怪55岁了还没混上教授,而冯还是有一定本事的,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在数学领域还是很不错的。
此条冯“叫兽”依旧完胜。
5. 职务:专家VS助教
冯仁杰是一个研究员,还有信息说是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个有些矛盾,研究员与教授是一个级别的,而助理教授应该比研究员要抵挡一些,助理教授在北大能当博士生导师吗?钱逢胜可是实打实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财政部的专家,MPAcc中心主任。
这点应该是钱“叫兽”稍胜。
6. 财富:100万VS300万
冯仁杰只是个科研教学人才,没有在社会上兼任其他职务,这与他的专业有很大关系,收入也应该只是他科研教学的收入,最多在科研课题经费中赚点小钱,每年应该只有不到100万的收入。
钱逢胜可就不一样了,除了本校的教学收入之外,兼任了好几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有人计算过光这一块就接近年收入200万元,财政部专家也应该还有一部分补贴,钱“叫兽”年收入应该不少于300万元。
此条钱“叫兽”完胜。
二、两位“叫兽”失德现象背后原因的实质性分析
(一)冯仁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是说,才德微薄而居尊位,见识很短而谋划大事,力量很小而担负重任,很少不招致祸患的。
1.德薄而位尊
一个人的品德很差,但是地位却非常尊贵,二者的关系往往不成正比。
如一个人的道德与人品很差,象冯教授一样地欺骗女生,做出这种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却头顶博导的光环、世界名校教师的头衔,这时候灾祸离他也就不远了。
2. 智小而谋大
孔子还说了“智小而谋大”也是德不配位的一种,可见孔子所讲的“德”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德,还包括了智慧。
孔子所说的“智小而谋大”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很小,但他的野心(或者叫阴谋)很大,与他个人的能力不相配,其结果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冯教授所为,显然是违背人伦的,空有知识,却不懂如何做人。
但是,冯仁杰教授很有谋略,善于撒谎,能同时游离于那么多的女人中间,这不是一般人所能为的。
3. 力小而任重
这句话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的力量达不到其负重,轻者伤身,重者丧命。
这里姑且不说,冯仁杰教授的做法,是否身体能够承受得了,会伤肾不说。
说说他的工作、学术和科研。
作为一个知名大学的教授,科研的压力一般都是非常大的。
而他游离于那么多女人之间,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泡女人上,还有多少时间搞科研呢?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学术造假,那么多的水论文了。
北大教授一天与四个女生发生关系:德不配位的时候,麻烦就来了,冯仁杰教授是一个典型的德不配位。
力气小而任务重,伤的是肾,更是整个人生。
对于冯仁杰教授来说,这件事情,对他的身体和感情上的伤害无疑巨大的,但是,对于他的职业生涯伤害恐怕更大。
(二)钱逢胜:权力的放肆
1. 两张面孔
时下,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们的性事已成为街头巷议的常态。
当我以为自己已经见怪不怪时,上财大副教授钱逢胜的性侵事件仍然令我惶恐。
丰富的细节让人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丑陋,令人作呕。
从已经公开的性侵细节看,钱逢胜的强制猥亵行为堪称猥琐至极,而且人伦观念异乎常人。
新浪新闻引用了受害人提供的录音证据的文字记录——“你把我当家里人吧,好不好?当家里人,就是当哥哥。
把我当恋人。
”真不知道钱逢胜是怎么看待家庭成员、兄妹关系的?细思极恐。
不是久经考验的老手,怎能如此淡定?钱逢胜的表现像是一枚硬币,一面是师长,另一面是禽兽。
一体两面,无缝对接,毫无违和之感。
2. 失控的风控专家
作为成功实现了学界和财经的跨界人士,钱逢胜先生可算是名利双数的双料人生赢家。
如果不是这次事件爆发,可以想见正高职称和更多更大牌的企业礼聘,都将一一添上他的履历。
很多人的梦想人生,对他而言唾手可得。
此外,他还能继续享受隐秘的“性福”。
因为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他对女学生的“关怀备至”是长期的、习惯性的——有评论者称“钱逢胜的事终于曝光了”。
当下的钱逢胜可能已经追悔莫及。
他可能没想到会被如此曝光,更没想到曝光后学校方面如此果断地处理。
他多年苦心经营已经毁于一旦,将来也难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司法介入,损失还会继续扩大。
这样一位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成熟男性,为何会如此轻率?作为上市公司会计业务的专业学者,钱逢胜应该是企业风控的行家里手,却让自己如此失控、失态、失败。
3. 权力是春药,更是肿瘤
事后其他学生反映,钱在任教期间以考试难著称。
如果全班同学不请他吃饭,那就有挂科之虞。
而在这个饭桌上,他会加所有学生的微信——可能这才是他重视师生宴的理由,缺的不是那点吃食,而是猎艳的名单。
因为很多女生在事发后都反映受到过钱的言语骚扰,微信很方便。
一般教师也有挂科权,并没有他那样明目张胆的疯狂自信。
钱逢胜的多重身份、业内影响力,让他处在了更高层次的安全区、提供了更高的自我评价——五十多岁的大猪蹄子,还要做人家的“哥哥”“恋人”?
基辛格的名言“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足以解释他那不安份的下半身。
如果钱逢胜能够有正常水平的同情心,就不会把如同子女般的学生当作玩物、当作满足自私欲望的工具。
同情心是道德感的起点,而道德感是自律性的保障。
如果钱逢胜有足够的道德感,本就不必患得患失地计算“眼前性福”和声望地位财富之间的轻重缓急,也不会产生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
所以说,道德自律是人的“天然风控”,而权力的肿瘤会拆除这一重要的屏障。
三、两位“叫兽”事件带来的思考
高官、高管、高知的“三高”精英中这类丑闻事件频发,不得不让人反思多年以来道德虚无主义的危害。
贬低道德的自律作用,抬高和迷信所谓的制度约束,是一种妄见,强行把道德自律和制度约束对立起来没有依据。
道德自律是“防病”和“自愈”,制度约束是“确诊”和“外科治疗”。
两者非但不冲突,而且是有机的联系和互为补充。
社会精英阶层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和社会资源,就要有更高的道德自觉,这就是传统所言的“德配位”。
冯仁杰、钱逢胜的事件都是精英人士德不配位、害人害己的典型。
试想,如果冯仁杰、钱逢胜的道德感健全、自律良好,事件本不该发生。
如果学校能见微知著,制度约束能及时发挥作用,那么也不至于到这样丑陋的程度。
因此,这类“德不配位”的恶劣事件总是道德沦丧和制度约束不足的双重缺失。
想要有效减少或杜绝高校性骚扰事件,终究还是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性骚扰防止策略,包括明确什么样算性骚扰,明确性骚扰后的处理流程,并设立专门的性骚扰处理部门,严格确定性骚扰的分级以及对应惩罚处理措施。
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性骚扰,发生性骚扰要怎么做,该找谁,最后会怎么处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们的合法权益,也能有效遏制高校性骚扰频发的现象。
结语
康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真正士人精神与道义也。
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曾经问历史学家维特克,她说:你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人的历史浓缩在一本小册子里吗?维特克说:不必,只要四句德国谚语就够了。
第一句,上帝让谁灭亡,必先让他膨胀;第二句,世间是筛子,最终淘去一切渣滓;第三句,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第四句,暗透了,更能看得见一切星光。
学者的修道和修身,缺一不可,管不住下半身,最终毁的往往是下半生。
正所谓:
钱能壮胆屡逢胜,仁杰曾为四次郎。
高处修身非易事,此中得祸是痴狂。
半生辛苦自抛弃,廿载读书终空忙。
面具世间千万个,谁堪与共话凄凉。
上财教授把学生当“猎物”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一名硕士生在社交平台举报该院副教授钱逢胜将其哄骗上车,在车内对其进行性侵,并表示已向校方举报。
一时间,多名女生站出发声,称上财教授钱逢胜骚扰女生非个案。
12月9日晚间,上海财经大学微博发布消息,对涉嫌性侵女大学生的该校副教授钱逢胜给予开除,并按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批准,撤销其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撤销其教师资格。
鉴于钱逢胜的行为,后续或涉及刑事追责。
一。
有狼出没
岁末又现“狼师”狗血新闻,早已司空见惯,新闻欤旧闻乎?只觉有这种既视感:这几年,高校教授们好似掀起一波抢注“叫兽”的热潮!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大学教师招聘“过滤得了学渣,但过滤不了人渣”。
在曝出上财大钱逢胜之前,早有北大教授沈阳、华电院长戴松元、北航长江学者陈小武、厦大博导吴春明等等性侵女生的事件……衣冠禽兽的“狼师”们高频出没于各大高等院校,狼爪纷纷伸向一些涉世未深的女生。
此情此景,有人表示谈定:教师也是人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们不能用圣人标准来要求广大教师的!然而,也恰恰是这句话,让很多本应接受法律制裁的“狼师”依然逍遥法外,一旦东窗事发,惩罚最高的也就是——辞退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教书罢了,甚至还有的,继续祸害她人……恶从未就此中止!低成本的惩治,也让“狼师”们生逢其时,频频作恶,狼爪肆虐!事实上,教师作为一项职业,需要有起码的操守的,最基本的操守——也就是底线——就是不能对自己学生下手,退一万步讲,总不能一门心思想着“如何白睡自己的女学生”吧?说句实在话,有欲望确实很正常,只要是成年人,都可以约会的。
现代社会,在性方面还是比较开放的,线上各种社交APP,线下各种派对Club,大家都是成年人么,可以谈情说爱,也可以谈钱说价,并无多大禁忌的,这是个人选择的情趣问题罢了。
如果嫌这种麻烦,就想解决特殊的生理需求,那就花点钱,出门走向世界,“精品版”路线欧美方向——美国拉斯维加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众版路线”东南亚方向——泰国芭提雅菲律宾马尼拉,“乞丐版路线”中南邻国方向——老挝缅甸什么的旮旯地方也有的,这种旅游项目还都是合法的,还没有人管你——你爱干啥就干啥,你爱玩啥就玩啥,男人女人阴阳人,鸡鸭鹅满天飞,都可以,这是你可以消费的买春项目。
但是你的职业是老师,就需要有点职业操守的,本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手段满足自己,偏偏去猥亵视你如偶像,敬你如父亲的女学生,而且就想“白玩”,那就无话可说了,你还是人吗?还能不能为人师表了?这种事情,换作其他人,估计是吃了春药也都干不出来。
为师如此无德,是为缺德!
二。
“狼师”乐园
看了看这位叫钱逢胜的“狼师”所作所为,将自己的女学生锁进了车里,开始强行来一波不可描述的猥亵行为。
看来他感觉超好,轻车熟路,一看就是此中老手了,诚如其名,逢人必胜。
不过,钱逢胜又不是一个人在作恶,像钱逢胜这样的狼师,从来不在少数,他们都藏身于大学校园,衣冠楚楚地站在了讲台之上。
当然,大学校园里“狼师”的养成,有很大的环境因素的。
犯罪心理学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下扳机。
”大学校园,“狼师”出没,大概率与我们的学术环境有关。
我们的学术圈早已变异了,太看重关系,导致一些心术不正的导师、教授们,感觉自己正处于权力的顶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对自己学生(他们把女学生看成了“性资源”)就有一种居高临下、颐指气指天生的心理优势,毕竟资源就在我手中,给不给你就看我心情了!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决定这些人的未来了。
况且当今社会,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而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很多大学教授学术水分非常之大,很多在学术圈身居高位的人,靠的不是治学,而是钻营。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还有拥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的,甚至在学术界还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就像这位猥琐到极致的“狼师”——钱逢胜,他长达13年不发论文,却先后在15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或其他职务,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社会化的“社会人”了。
他的社会资源确实是十分丰富,可以给一些女生介绍工作,比如留校工作或者推荐到上市公司上班,这也是他手中可以潜规则女生的“资源”。
而芸芸学子——特别是年轻漂亮的女生——想在学术圈里生存,就必须步步谨慎,样样小心的,要不然能不能毕业都会成为问题的。
于是,这些“狼师”们就钻了她们珍惜学术机会和学术前途的空子,你想要挂科试试?你想不想要毕业了?想不想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了?就赌定你不敢忤逆他,便有恃无恐,自然而然地,将女学生看作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以肆意染指的“性资源”了。
他们开始将咸猪手伸向她们的裙底,甚至像钱逢胜这般,掏出狼爪直接伸向女生的下体,甚至直接掏出丑陋的鸡巴来塞向女生的嘴巴。
说来说去,还是学术环境出现了莫大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从基因和性格方面进行彻底矫正。
但是从结果论讲,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环境阻止扳机的扣下——“狼师们掏出丑陋的鸡巴”。
三。
“狼师”底气
其实,像钱逢胜这样斯文败类,早就是臭名昭著了,不少正直的老师都对他嗤之以鼻,甚至对他掩鼻犹恐不及,但为何总能纵容他呢?钱逢胜至少在这位女生之前,诚如其名,逢人必胜,已经潜规则了不少女生的。
应该说,“受害者”不止一人,而“知情者”也不止一人的,但为何受害者选择屈服或者逃避,而知情者选择漠视甚至袒护呢?其实正是这种忍受和漠视,才形成了对“狼师”的保护网,让本可以早被阻止的恶行继续下去,也就是这样惯着惯着,就惯出了“惯犯”,让更多的女生落入“狼师”的魔爪之中。
“狼师”正是这样养成的,并且肆无忌惮地出没在校园之中,让涉世未深的女生成为他们的“禁脔”。
更为可悲的是,一旦有受害者好不容易鼓足勇气站了出来,有些人便“受害者有罪论”上脑了,开始充满恶毒的心思打量起受害者起来,让她们反而成为打破规则、捅破窗户线的人了,相反引来一些人的种种质疑和猜测,认为她有不良的企图——“为什么是你?”“你是不是想从他身上得到点什么吧?”“你是不是主动勾引了他?”“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正因为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思维,让受害者最终选择了屈辱地忍受。
能站出来的,都不容易,特别是这位女生做得太完美,是该对狼师给以完美一击!这起事件得以及时查处,关键在于当事人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事前找专业律师咨询,并在律师指导下获得相关证据。
录音、微信截图俱在,为调查和处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我们应该站这位女生的!据《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显示:所有的强暴和强暴未遂中,只有5%被立案。
那95%背后的受害者们,有的事发后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选择逃避,有的因为没有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孤立无援,有的因为和对方势力悬殊担心被报复,有的担心事情曝光后要面对舆论压力……更为可惜的是,哪怕是“狼师”的恶行已经“实锤”了,校方也会为了所谓的学校声誉,开始做起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位同学,你看看,你可以不要名声,但我们学校还要点声誉啊?”“学校是净土,不能让有损声誉的事砸了脸……”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社会还是校方,舆论并没有真正同情受害者,而是将压力都交给了受害者,这样的校园谈什么公正正义?试问一个国家,连校园都没有公平正义,那么整个社会谈什么追求公平正义?“狼师”肆虐,痛点不断!其实问题大家都知道,根本问题不在于人,而在于制度本身!罪恶不惩,正义不彰,整个社会都殷殷期待看到这次事件能得到一个公正、公开的处罚!不要再让受害的人寒心了,也不要再让那些心怀淫念的人激动雀跃了。
是时候,该用法律,给那些狼师们狠狠地上一课了,收起他们罪恶的狼爪;没收他们作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