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起事件的曝光,引起舆论对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控制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包丽最后一次热搜
阿千在看到包丽去世这个热搜的时候,感觉这个名字熟悉又陌生,直到点进热搜才发现,原来是去年年底曝出来的被男朋友精神控制导致自杀的女主角。
阿千不禁感觉到凄凉,这应该是包丽最后一次上热搜了,如果照这样正常发展下去的话,包丽大概率会被大众遗忘,而牟林翰由于法律事实的缺失注定是难以被追责,他或许可以改掉名字,在一段时间之后回归正常生活。很多时候大家会发出感慨“互联网没有记忆”,原来是有道理的,人们真的会在众多新闻中逐渐淡忘这些事。
牟林翰和鲍毓明,前者是已经通过司法考试的北大高材生。后者是声名赫赫的律师,听起来真的极其恐怖。作为法学生的阿千感觉比其他人更无助,一度也很怀疑自己,我学了法律对这个社会到底能有什么用处?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此类事件减少?
电影《误杀》的启示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只是禽兽。”
阿千在今年一月上旬看了《误杀》这部电影,在现实面前,这句台词一时之间在网上掀起了热议。
未成年人犯罪是《误杀》的核心故事,这一话题也一直都是社会最关注但也最无力的话题。《误杀》通过用犯罪片的形式一步步将事实抽丝剥茧地展开,非常值得钦佩。当自己的女儿受到侵犯时,谭卓饰演的母亲说出的话直戳人心,这是一个母亲发自内心的绝望与挣扎,也是对社会现实血淋淋的揭露。
本片中,公子哥素察父母对他的溺爱又一次激发了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探讨,对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审视和反思。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没有底线的溺爱,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正像影片所说的:“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有人说,每一个坏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称职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不从小严格管束,最后终究会酿成大祸,贻害社会。
令人讽刺的是,鲍毓明和牟林翰都会叫女方“妈妈”,而自称自己“宝宝”,阿千非常怀疑是他们幼年时缺少母爱或者家庭教育的不足导致了后面的结果。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我们不关注教育问题,我们的儿女、我们自己或者朋友在未来也将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互联网从来不缺少热点
我们老百姓似乎只能在互联网上发出呼吁,呼吁大家去关注这类事件。但是似乎一切都是很无力的。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现在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大家不关注的话热度会降下去,可能自己感觉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一旦关注,自己的内心又会抑郁、暴躁与愤懑。
互联网从来不缺少热点,热点过后,一片凄凉,就像从未有人来过。
写在最后
我们所有参与信息传播的人,情绪反应总是好的,生气也好,快乐也好,都可以,我们活在每一分钟都等待别人挑动情绪的年代,我们所有的媒体受众已经变成了一群情绪被操控的人,但是大脑很迟钝。
互联网不是没有记忆,只是被太多的信息给冲刷掉了,我们应该记住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
从我们自己做起,教自己的孩子保护好自己,男性要学会尊重女性,女性要自立自强,勇敢独立,如果我们改变不了这一代,就从下一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