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思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临床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的延续,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六经与八纲:::
从八纲到六经,仲景使经方医学完成了一次飞跃与升华!!!
方证与六经:
水乳交融,方证之中已含六经,六经体现在客观的方证之中。
方证是客观的临床抓手。
六经既是病位+病性的部位症状学反应,更是机体欲在病位解除疾病而又不能解除疾病所处的一种状态,病机学概念的六经。
没有症状反应,就没有六经。
初学易知部位、症状学内容的六经,更深入需学习病机学内容的六经。
胡老是谨守病机派的代表,提出:“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还说:“六经易知,临床有无疗效,全在方证辨的是否准确”。
简要背景: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病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病例,本患者喘憋数十年,孩子是乡村医生,一年到头基本不是打针、就得输液。
1年前因为喘憋、腹部满闷、便秘,口唇青紫、舌底下瘀紫,小腹部压痛,用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用完方药后舌底下瘀紫没了,口唇青紫也没了,基本上一年没有打针输液。今年冬季症状再次反复,在家打针、输液20余天无明显缓解。来诊的时候瘀血体征已经不明显,经辨证考虑木防己汤,服药后7天即今日复诊,已经没有喘憋,还是咳嗽。
同一患者,喘憋同,但前后用方不同。再次体悟:“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也开始慢慢理解胡希恕胡老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不写某一个病的经方治疗?冯老也不支持辨病论治,临床反复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再读胡希恕胡老关于辨证施治的概念,越临床越亲切,经方是“通治”,是把握了症状学和治疗反应规律,不是辨病论治。
简要医案:
乔某,女,72岁。
初诊日期:2020年1月13日。
喘憋、咳嗽痰不多,口干、口渴,不苦,上腹满,满则喘憋加重、汗出,胃脘痛,大便干,每日一次。听诊:双肺满布干鸣音。
右脉浮大左脉沉弱,舌苔厚腻,舌底苍白。
腹诊:腹部略凸起,腹力3/5,上腹部满甚,按之痛,肚脐以下无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木防己汤加茯苓
处方:
人参15克,生石膏100克,桂枝20克
防己15克,茯苓25克。
颗粒剂7付
2020年1月19日上午复诊,已经不喘,咳嗽也减轻,咳白痰,纳差乏力,不欲饮食,口干,口渴,口苦,大便干。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脉细弱,舌淡苔白腻舌底略苍白瘀血。
腹诊:腹部平,腹力3/5,双侧胸胁部抵抗,双侧腹直肌痉挛,肚脐以下右侧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为:太阳少阳合病夹瘀血
辨方证为:柴胡桂枝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
生姜12克,人参10克,炙甘草10克
大枣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8克
干姜10克,桂枝12克,赤芍18克。
颗粒剂,14剂
继续治疗
简要分析:
1、仲景原文:
木防己汤为金匮要略方:药物
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
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原文主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我们看看后面的方剂: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药物:
木防己,桂枝各二两
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2、一条条文,前后对比着读,可识石膏、茯苓、芒硝一类药也,看方后注云:“微利则愈”,知去饮可由二便,轻者利尿于前,重者前后分消。
3、方中加减药物,合计就六味。
张仲景的医学体系是:仲景论广《汤液经》,《汤液经》本《神农本草经》,想深学的同道,把六味药物的《神农本草经》作用好好看看,相信会对学习经方有更大的思想层面的帮助。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事求是,始终理会《伤寒论》,深研仲景医学,做一代经方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