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史上,的确有一些医学家的事迹广为流传。
比如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先生。
李时珍在小时候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14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而当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并不愿意李时珍走他的老路(当医生),更希望李时珍考中科举,能够在仕途上大有作为。
然而,奇怪的是,李时珍连续三次科举考试,都意外落榜了。
李时珍没考上科举,他父亲其实很难过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李时珍一点也不难过,反而更加高兴。
李言闻问李时珍为何如此高兴?李时珍说,范文正公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三次科举都意外落榜,也许这就是天意,如果能够当一名顶天立地的好医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言闻一时竟也无法反驳,于是就让李时珍跟着自己学医。
那一年,李时珍23岁,开启了他医学人生的道路,一直钻研医术,直到38岁那年,富顺王朱厚焜的儿子突然病了,当时很多医生都治不好,李时珍毛遂自荐,却很快就治好了,于是名声大噪,被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五年后,李时珍被举荐到皇帝身边的太医院工作,并授予授“太医院判”职务。
没干多久,李时珍就辞职回乡创业了。
李时珍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人不解,进入太医院,为皇亲国戚治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他倒好,说不干就不干了,回到湖北老家开始创业,他自创了东壁堂,开始坐堂行医。
人们常说,“过了厨师的手,汤都好喝一些”,还真是,李时珍毕竟是从太医院回来的,所以一时间,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一时间,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李时珍当时在王府当“奉祠正”的时候,在王府的“图书馆”看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尤其是历代本草,但是他觉得历代本草有很多问题,于是那个时候,他就想着,要是自己能够写一本正统的本草著作传世,该有多好。
也就是在那个时间,他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计划。
在他回乡创业的过程中,李时珍越发的发现本草的重要性,觉得他这样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终归还是难以寻求本草中的奥秘。
于是他索性“离家出走”,带着干粮,开始了“苦行僧”的行程,“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在当时,李时珍的这个举动可以说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放到现代,估计也会有很多人说他这是不务正业,好好的皇帝御医不做要回乡创业,好好的医馆不开要去考证本草,而且没有人给他发工资。
就这样,李时珍27年如一日,专注于一件事,只是为了让后世学医的人士,有一本很优秀的中药参考书,一路上风餐露宿,一路上饥寒交迫,但是他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他61岁那年,终于写成了惊世骇俗的《本草纲目》。
如果有一首歌可以形容李时珍当时的心情,估计是“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本草纲目》的编著,的确是中医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么浩繁的卷帙,即便是一大批人也需要写很多年,但李时珍却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
但是写完了,李时珍还得仔细修订,于是又历经十年的时间,数易其稿,终于尘埃落定。
但是悲催的是,直到他76岁逝世的时候,《本草纲目》却没有正式出版。
不过,在当时的文坛巨匠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序之后,南京著名的书商胡承龙(相当于现代的出版社社长)发现了《本草纲目》的价值,决定倾其所有也要将这本书出版发行。
历时几年的雕刻版本,还没等到正式出版,李时珍就带着遗憾与世长辞了。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万历二十四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发行,史称“金陵本”。
同年,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上疏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将此书御制发行,但是皇帝收到李建元的奏请之后,一句“书留览,礼部知道,钦此”,无关痛痒的回复了李建元的请求。
虽然,皇帝没有答应《本草纲目》作为官修御制的本草著作,但是却承认了《本草纲目》的合法地位。
假如,李时珍出生在现代,估计他是没办法写成这本书的。
为啥?假如你跟你父母说,你要花几十年去做一件不挣钱的事情,而且还要每年在家里拿钱,最主要的还是经常出差,离多聚少,老婆、孩子、父母都没时间照管,估计你父母立马一边冻结你的银行卡,还一边骂你是个败家玩意儿!
但是时光回到500年前,李时珍却做到了。
因为他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爹,只要儿子坚守的是他自己的梦想,再苦再累也要支持他!还有,李时珍有一个好老婆,在他老婆眼里,丈夫做的事业,她无条件支持,所谓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大概就是这样子的。
另外,李时珍还有几个好儿女,无论父亲做什么,即便没有钱,即便没时间陪他们,但是它们能够懂得,父亲做的事情,是千秋伟业……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称《本草纲目》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由于李时珍的杰出成就,被人们尊称为“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