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和任正非
1977年冬,高考恢复,百废待举,成千上万的底层青年们,终又看到了阶层跃迁的曙光。
第二年春天,中国科技大学求贤若渴,破天荒地办了个少年班。不料一发不可收拾,效仿者蜂起,到了1985年,全国陆续开办少年班的重点高校,已达12所。
有天才的地方,就有角逐。有角逐的地方,就有江湖。
本文要写的,正是星斗满天的少年天才,和商界大佬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一、
1985年6月,15岁的李一男考入华中理工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同学中有个叫吴雅楠的,睡李一男上铺,是名副其实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两位少年天才,都喜欢物理,立志成为物理学大师,连“卧谈会”都在探讨科学。只可惜多年后他们都没有成为物理大师。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两年过去。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考入同校电信系,他跟李一男是湖南老乡。而一湖之隔的大学,则将录取通知书,寄给同样18岁的雷军。
张小龙进大学后,很快放飞自我,过上了爱睡懒觉的幸福生活,对日后成为“微信之父”这回事,没有任何预感。
湖北人雷军,以不浪费时间著称,竟然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学分修完,提前毕业,并在大三那年成为百万富翁。那时他也没想到多年后会成为小米科技的创始人。
李一男本科毕业时,他代表学校,参加最后一届CUSPEA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试。
成绩出来,大跌眼镜,竟低于最低录取分几十分之多!这让向来自视甚高的李一男,大受打击,读研毅然转战工科。
二、
1992年,22岁的李一男还在读研二时,深圳一家叫华为的公司,迎来了艰难时刻。
这家由任正非在一间宿舍楼里创办的贸易公司,靠代理香港鸿年交换机起家,逐渐发展成一家年收入上亿元的公司。后来邮政系统改革,不再大量使用进口交换机,采用低价切入市场的国产机,华为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那一年任正非48岁。
意识到危机的任正非,决定自主研发产品,进行公司转型升级。
然而,当时的华为,虽有员工上百号,却无一人懂研发。
求贤若渴的任正非,伸出两只手,一手在深圳工厂挖人,一手进入高校谋合作。
就这样,22岁的李一男,在老师宋文芝的指引下,接触到华为,被“决不让雷锋吃亏”的企业文化打动,慕名而投,南下华为实习。
从此,李一男进入了“华为时代”。
此时,华为内部,已有同校师兄郭平、郑宝用,先于李一男加入,不过他们虽为公司元老,却无法跟迅速崛起的少年天才相提并论。
初入华为的李一男不爱讲话,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看上去单薄文弱,似乎在他腰上挂个手机,都得小心累着了他。
但李一男天赋惊人。其天才般的技术实力,以及做事的拼命态度,很快被任正非看在眼里。
没多久,同事发现,穿条大裤衩、趿拉着拖鞋的任正非,几乎每天,都要专门过来看望李一男一次,后来,甚至直接用“干儿子”来称呼他。
不得不服,任正非的识人水平一流,用人之术亦一流。
他本来对李一男寄予厚望,拿出20万美元,专门购买外国设备支持他的万门机研发项目,后来设备却没用上,项目也泡了汤,任正非却并未责罚他,依然信任有加,这让李一男万分感激。
1993年年中,23岁的李一男,告别实习生涯,正式成为华为员工,随即迎来开挂人生: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
李一男主导研发的国内首个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斩获了13亿元的订单,动摇了当时的国际通讯巨头贝尔的根基,一举奠定了华为的江湖地位。
此外,进入了华为决策层的李一男,几次技术路线的战略选择,都体现出他超前的眼光,和超越年龄的判断力。
这让任正非简直感觉像捡到了宝,拿他当接班人一样培养,于是,李一男在华为的股权也一路攀升,一直涨到了仅次于任正非的第二位,人送外号“华为太子”。
入职华为的第四年,27岁的李一男,正式升任华为副总裁,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出道即巅峰,说的就是这样的少年天才吧。
三、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但我看名人传记,常怀疑,少年得意是不是真的好。
比如李一男,少年成名,二十几岁,就在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做到了一人之下,很多人之上的高管。
他有光芒,他天纵奇才,因此只服任正非一人。
至于其他人,他都不屑。无论是五环外的普通员工,还是二环内的副总经理,以及后来被贾跃亭请到乐视掌管酷派手机的刘江峰,挨李一男的骂,都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任正非的亲儿子任平,推荐一个朋友到李一男负责的项目组工作,被李一男拒绝,他拍着桌子大骂。
独断专横的李一男,同时也受到华为其它元老的排挤。与时任常务副总裁的元老郑宝用的内斗,也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甚至到了谁走谁留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华为公司内部,思想混乱,主义林立。
任正非意识到从野蛮生长步入稳健发展的华为,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很难长久,于是做了两件事:
一,邀请人民大学教授起草《华为基本法》。
二,向蓝色巨人IBM学习管理流程改造。
一个是道,一个是术,双剑合璧,终于把公司牢牢控制了起来。
被牢牢控制的,还有李一男。
但凡天才,很难圈养。果然,顶着“华为太子”光环的李一男,根本不屑于老外那套现代化的流程。
于是,任正非将李一男,从技术研究部调任市场部,从事产品推广方面的工作。
忽然一声霹雳,猛虎落到平阳。
本是技术天才,却被派去做市场。隔行如隔山,李一男感觉像被流放,一夜之间,从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成了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血气方刚的他很难接受。
联想到《雍正王朝》,李一男觉得自己早早获得太子虚名、提前监国,都是为了保护最后的底牌“四阿哥”——任正非的亲儿子任平。
恰逢当时,任正非很欣赏的IBM创始人沃森,写过一本书叫《父与子》,书中讲述的便是老沃森把权力移交给小沃森的故事。
于是李一男意识到,华为不可能姓李,静极思动,开始谋求另一山头。
四、
2000年的华为,已是一家拥有2万员工,年收入达220亿的电信巨头。但同时,全球IT泡沫破灭,引发电信业寒流,华为也面临严峻挑战。
56岁的任正非写了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一时风声鹤唳,人人都知道华为也在过冬。
8月15日,华为内部出台《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持股老员工可以申请离职创业,股权兑换相应价值的产品。
30岁的李一男觉得自立山头的时机到了,便向公司提出离职创业申请。
任正非极力挽留,但他是军人出身,可能说话不是很柔和,于是,本就心存怨念的李一男,更加坚定了离去的决心。
任正非看实在留不住,只好于12月批准了李一男的辞呈,并鼓励李一男为华为开创一种模式:由华为内部人员外出创业,为华为上下游产业链扩展更多空间。
李一男离去那天,任正非带着华为所有总监级别以上的干部,为李一男这个开疆干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出征仪式”,地点就在一向以奢华著称的深圳五洲宾馆。
宾馆大堂里,华为员工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更有喜感的是,在仪式现场,还打着一个横幅,上书:“预祝李一男副总裁北上创业成功”。
这画面,令我想到火烧连营后,孙权送别刘备。那时孙权举起酒杯说:“玄德,你助我大败曹军,今日我就封你为我的荆州刺史。”刘备领命,气氛祥和。
30岁的李一男,用手中的股权,兑换了价值1000万的设备,成为华为代理商,公司取名“港湾网络”。
多年后,他发出感叹,港湾才是他人生的起点。
同年,31岁的张小龙,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并任公司副总裁。与张小龙同岁的雷军,则出任了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半年后,时任华为副总裁的黄耀旭离职,创建了深圳均天科技有限公司,搞的就是华为的光网络传输技术设备。三年后,黄耀旭因创办这个公司,将再度和李一男产生交集。
五、
港湾成立的第二年,年收入就达到了1.47亿元,2002年更是突破2个亿。
数据是很美丽,但技术出身的李一男,总觉得做分销代理,始终受制于华为,跑得再快,终究是别人的赛道,因此,他的心情并不美丽。
他想改变赛道。
正是这个念头,后来把他带向了迥异的人生之路。
技术天才李一男,开始研发自己全IP的通信产品。此时的他,完全将跟华为签订的“只能作华为代理商,不能涉及产品研发”的君子协议抛到了脑后。
研发迈出了第一步,但产品不涉及华为的主营产品,任正非觉得也没啥,自己吃肉总得给人家留口汤,并未意识到这是李一男实施的“蚕食战略”。
不久,李一男积极筹备资金,准备在“风险投资”中壮大港湾。
顶着“华为背景”“技术天才”等诸多光环的李一男,很快受到投资界追捧,美国华平创投等数家风险投资商,毫不吝啬地向港湾投资1900万美元。软银的周志雄,也曾追着要跟投,结果未遂,只好转投盛大网络。
有资本进入的港湾财大气粗,开始从华为挖人才抢客户,并筹划去纳斯达克上市。
2003年12月29日,港湾收购了老同事、当年同为华为副总裁的黄耀旭创办的钧天科技。
钧天当时拥有40多项光通讯技术方面的核心专利及一大批入网许可。李一男和黄耀旭的合作,有点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意思。
会师后的李一男、黄耀旭,都很清楚地知道,两家业务触碰到华为最大的利润来源:程控交换机与数据传输,这是华为的根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华为势必反击,港湾要做好迎战的准备。
于是港湾开始全力研发新一代通讯设备,极具市场慧眼的李一男,选择了DSLAM作为港湾的突破产品。而当时的通信行业还没出现类似的产品,技术足足领先半年以上。
一时间,港湾的产品红遍大江南北,公司年收入飙升至10亿,在业界已经得到了“小华为”的雅号,这与昔日老东家,就有点分庭抗礼的味道了。
六、
与港湾的狂飙猛进不同,同时期的华为陷入了经营困境。
不但遭受了自创建以来首次负增长、零增长,在美国的海外布局也遭到当地巨头的凶猛攻击,陷入了与美国思科的世纪诉讼。
内忧外患夹击之下,任正非因压力过大,患了癌症、失眠、抑郁症,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任正非曾说,仍然感到非常痛心,当时险些被洪水淹死。
思科要置华为于死地,熟读毛泽东选集的任正非静思谋动,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战略,迅速和思科的死对头3COM结盟,成立华为3COM合资公司,这招以夷制夷的太极推手,逐渐化解掉思科的凶猛攻势,最终达成和解。
外忧解决了,任正非终于腾出手来处理内患。
华为开始对港湾进行绝地反击。
人才方面,华为高薪挖走港湾位于深圳的研发中心整个小组,逼得李一男不得不南下安抚军心。
市场方面,成立“打港办”,实施一系列订单“屠杀”政策,任正非亲自督办,并放出狠话:“华为人寸土必争,谁丢单谁下课”。
2004年起,34岁的李一男忽然发现,现在已经不再是港湾去抢华为的单,而是华为倒过来跟港湾抢单了。
但凡港湾参与竞标的项目,华为都低报价阻拦,甚至直接零价格送设备。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要命的打法,任正非事后总结为“惨败如胜”。
全面围剿下,港湾高速增长的势头骤然止步。
但华为仍然步步为营,狠招迭出,动用手段写了多封匿名邮件举报港湾数据造假,内容直取要害,导致港湾筹划许久的上市计划流产。
此时的港湾,上市无望,军心不稳,业务停滞,内控混乱,研发拖拉……风险投资商意识到这个美丽故事即将烂尾,急忙撤资。
隐忍以行,将以有为。李一男思考再三,打算放弃这个亲生子,将港湾卖给西门子,而西门子此时正在与诺基亚洽谈合并业务。
华为当然不会允许这么强劲的对手诞生,任正非便采取策略,起诉港湾侵权华为的知识产权,这招敲山震虎之计,搞黄了西门子的收购计划。
港湾顿时陷入绝境。
李一男见势不妙,改弦易辙,写了封信给任正非,说想和解。
2006年6月6日,62岁的任正非以胜利者的姿态,向36岁的李一男伸出橄榄枝。
华为以绝对主导权收购了港湾。那个曾打入超过10个国家,在国内有34个办事处,19个分公司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自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深谙“穷寇莫追”的任正非,在对李一男的内部谈话中,进行了技巧高超的安抚。
先肯定了李一男对中国科技史的贡献。
后将双方战争的始作俑者归结于风险资本的“别有用心”,称他们才是坏蛋,想挖空华为,教唆我们反目成仇,但我们情比金坚,华为依然欢迎你的回归。
李一男第一次创业惨淡收场,只好顺着这个台阶,“二进宫”华为,签订了两年的任职协议。
七、
2006年9月,36岁的李一男重新回到深圳坂田华为公司总部,工号69066。
与2000年离去时盛大的“出征仪式”不同,此次回归,李一男尽管挂着“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的头衔,但是没有鲜花,没有欢迎宴,没有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和参与权,完全被排除在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之外。
公司还专门为他定做了一个透明办公室,坐落在整个办公区的正中央,没有窗帘,玻璃屋外好奇的华为员工往来穿梭,看李一男就像被关在动物园的老虎,一举一动,任人观赏。
李一男的自尊心和脸,都被一次次地按在地板上磨擦,这对于从小在崇拜和敬仰眼光中长大的天才来说,其屈辱可想而知。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月,透明玻璃换成了毛玻璃,但李一男心中之痛,自此生根。
权力架空的这两年,李一男非常煎熬,每天都像带着金手铐在起舞,表面还要对每个人都客客气气。
两年期满,毫无悬念,李一男比第一次还要坚决地,再次离开了华为。这次他去哪里呢?
八、
人才,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更何况是李一男这样不世出的天才。
2008年,踌躇满志的李彦宏,邀请从华为二次离职的李一男,出任百度首席技术官。当时的百度几乎处在谷歌退出中国前的最快上升期,李一男便欣然接受。
多扯一句,百度似乎对“少年天才”格外青睐,除了李一男,2014年担任百度总裁的张亚勤,也曾在12岁时入读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不过,空降CTO要想做成事,谈何容易,尤其是在百度那样复杂的架构里。
两年后,40岁的李一男离开百度,加入中国移动旗下的12580,任无限讯奇CEO。
有意思的是,李一男之前,12580的前总裁及COO,正是龚宇。同年1月,龚宇前往百度,任百度视频公司CEO,后来更是创办了爱奇艺。
但在2010这一年,李一男和龚宇,几乎是在短短的20天内,悄然互换了所在阵营。
李一男在无限讯奇任职的一年里,12580火爆一时,号称语音界的GOOGLE,打个电话就可以问路、订酒店、订机票,用户量翻了一倍。
可惜生不逢时,没多久,乔帮主引领的智能手机崛起,带动了APP应用程序的成熟开发,使得12580以CALLCENTER呼叫中心为核心的模式,如昙花一现。
2011年7月,担任CEO不到两年的李一男黯然离职。
同一时期的华为,获得3G牌照,一路高歌,成为全球第一电信设备供应商。
而与李一男同一时期在求学的雷军,则带领着小米用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街头小巷都是小米的发烧粉。
在吴世春的招安下,李一男以合伙人的身份,加盟金沙江创投,专注于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
期间,李一男还以个人身份入股了几个项目,投资了好车无忧、人人爱车、小矮人科技、艾拉科技、乐享在线等多个创业公司。
其中最成功的是2013年对数字天域的投资,284.67万换来了9.6亿的回报,到底怎么玩的,我等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
这时的李一男已过不惑之年,开始经营自己的人脉,同很多投资人的关系都很好,比如李宏玮、吴世春、黄明明,等等。
不过作为技术偏执狂,李一男不可能就此沉默,他也渴望用技术实现自己的价值,做投资之余,还积极寻找项目。
九、
2015年4月,45岁的李一男忽然公布了新的创业项目——智能电动车。业内哗然:土里土气的电动摩托车行业,怎么突然迎来了这么一位互联网大神呢?
原来当年,设计师胡依林拿着他的“智能电动车”商业计划书,跑遍北上广找投资,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汽车之家的李想,又经李想介绍,认识了天使投资人黄明明,再经过黄明明介绍,结识了李一男。
李一男对电动车自然是门外汉,但好友吴世春长期看好电动车赛道,他对李一男说,“这个案子至少是小米级别的,而你可以成为下一个雷军。”
于是就干。依靠李一男的知名度,牛电科技很快拿到红杉资本、IDG资本和纪源资本共同投出的5000万美元投资。
当年6月,在牛电科技首场发布会上,第一款电动自行车在京东众筹上线,短短半个月就众筹到近8000万元,几乎创下了国内权益类众筹中募集最快、金额最大的众筹项目纪录。
不料发布会后,李一男消失了。
坊间传言他被带走调查,原因是涉嫌“华中控股”的内幕交易。
面对全国媒体的打听,牛电科技立即辟谣,说李一男在位于江苏常州的小牛电动生产车间抓生产。
而吴世春的回答则更有画面感,说他前几日还和李一男一起喝酒,状态挺好的。
传言越传越烈,小牛公关干脆对外宣传,说李一男“病情很重,在美国治疗“。
后来的7个月里,李一男的微博每日更新、转发、互动、晒风景……整整几百条微博,以各种口吻和语气彰显着自由身。
不得不服,靠着日更N篇的微博和一波波的烟雾弹,牛电科技还真的就稳住了想撤资的投资商,挺过了风雨飘摇的日子。
2016年3月15日,46岁的李一男,被深圳法院公开披露审判,传言坐实。
吴世春无比尴尬,只好吞吞吐吐地解释说:当时是和李一男在梦中喝酒……
所以说投资人真心不易,出钱不说,还得挡子弹,关键时刻更要会演戏!
最终,李一男因涉嫌股票内幕交易获利439万余元,获刑两年半。
消息传出,舆论又是一片哗然,人们纷纷为这位“技术天才”与众不同的脑回路担忧。
要知道,当时的李一男坐拥10亿身价,获利的这几百万,还不够王思聪们撒几回币的,却因为这一点蝇头小利,断送了自己的传奇人生,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而牛电科技,则在发假微博的空隙里做好了布局。
和李一男是老相识,都是技术出身的李彦,临危受命,出任牛电COO稳住团队,短时间内完成了A+轮融资、发布新品这一系列动作,将“李一男事件”对牛电的冲击力度降了下来。
十、
据说,入狱后的李一男,睡着大通铺,每天看书、打坐、原地运动。
狱中岁月长,人间何其短。外面的江湖格局,一刻不停地在变化:
李一男在金沙江创投时,同事朱啸虎还是个低调的人,而这两年,砸钱,自造风口,已经敢与马化腾互撕了。
陆奇给百度指明了道路“AllinAI”,结果也辞职而去,剩下李彦宏四处奔走,为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站台。
近年迅速崛起的TMD,也成了BAT之后的小巨头……
移动互联网崛起,物联网大热其道,李一男错失了出行领域的黄金年。
小牛在李彦的带领下发展得不可谓不好,拿到了好几轮融资,一度估值高达24亿美元。但产品越做越普通,公司负利润。
2017年12月2日,47岁的李一男出狱。
2018年,牛电科技在纳斯达克上市,李一男现身敲钟仪式,凭着对小牛近一半的持股权,跃入身家百亿的富豪俱乐部。
只是这时的李一男,已经没有资格再做小牛的CEO了。
李一男最终没有将小牛做成小米,他和雷军最相似的只是,名字都被注册成了电动车。
十一、
2018年3月,48岁的李一男,加盟梅花天使创投,并担任合伙人。多年以前,任正非创立华为时,也正是这个年龄。
此时,雷军的小米宣布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估值上百亿美元。
张小龙的微信,日登录用户数已超9亿,改变着数亿人的生活方式。
大学时睡在李一男上铺的兄弟,曾经立志成为物理学家的吴雅楠,进入了金融行业,创立的真融宝,已是互金圈颇为受捧的独角兽,平台规模超千亿。
而把李一男带进华为的少年班老师宋文芝,已经从华为上海研究院退休了。
当年风风火火的少年班,则因为培养成本太高,都已陆续取消了。
2019年,一则华为年薪200万招募天才编程少年的新闻,登陆各大科技网头条……
历史总是不断重演,人生,就像一个总也参不透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