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崇园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名叫陶晓,两人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秀,父母没有重男轻女思想,对姐弟俩读书更是全力栽培。
陶晓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会和弟弟抢零食、抢玩具,抢恼了,谁也不让着谁,直到高中,才意识到自己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
可此时,弟弟已经长成了一个帅小伙,遇到什么事,姐姐内心上反而更依赖他。
2012年,20岁的陶崇园考入理工大学读本科,班主任是王攀,同年,陶崇园加入王攀创办的C&D足球队,担任主力,后成为队长。
大学期间,陶崇园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大二时候,更是凭借出色成绩,进入由王攀担任所长的控制与决策研究所。
2015年,23岁的陶崇园获得保送华中科技大学读研资格,导师王攀不舍得放他走,劝陶崇留下来,读他的研。
并承诺每年会额外给陶崇园五千元的生活补助,还保证,陶崇园研究生毕业后,会优先推荐他到国外读博或做访问研究。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系列的诱人条件,打动了陶崇园,经过衡量,陶崇园放弃去华科大读研,成为了王攀麾下的一名研究生。
这时,姐姐陶晓也考入了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姐姐的生活很简单,除了读书,就是考试,一路过关斩将顺风顺水,像开了挂一样,顺利得就像童话。
陶晓喜欢插画、美食、手工DIY,她的微博个人简介是这样写的,“爱生活”。
陶妈妈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孩子,也从农村来到,在陶崇园就读的隔壁学校食堂里面上班。
每到周末,姐弟俩就约好一起到妈妈那里去吃饭,吃完饭坐在一起聊天,在农村的爸爸,电话就会打过来,一家人可以从中午1点钟,一直聊到下午3、4点。
生活、学习、未来,什么都聊,其乐融融。
有时太晚,陶崇园会把姐姐送到地铁站,看着姐姐离开。
陶崇园对姐姐说,他的人生规划很简单,就是想找个再好一点的平台读博,留在高校当老师,然后结婚生子,陪着父母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
但是在这看似和谐美好的日常下生活下,陶崇园一个人,正在默默地承受着来自导师王攀的变态压榨,以及尊严上的践踏。
二、从2015年,王攀就开始把陶崇园当成个人私人用品,对他随时进行传唤,而陶崇园还必须立即做出回应。
要做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不然,王攀就会非常生气,说陶崇园在学术上有异心,不想跟着他好好做学问。
“陶崇园,你自己吃完饭后,到茶餐厅帮我买一份香菇肉丝、黄瓜木耳炒蛋,送到我家。
”“是。
”
“陶崇园!”“到!”“你吃了饭后,给我买一份回锅牛肉送到我家。
”“是!”
“陶崇园,今天中午你帮我送饭。
”“是!”
“陶崇园!”“到!”“你立即到我家里来,我的眼镜没找到。
”“是!”
16点14分,王攀在QQ上喊:“陶崇园!”陶崇园没有做出回复。
1个小时19分钟过去,王攀再次喊:“陶崇园!”2分钟后,陶崇园急忙回复:“到!”王攀不管他在干嘛,也不问他方不方便,直接命令他:“你18点15分出发,去帮我买一份香菇肉丝,送到我家。
”陶崇园说:“是!”
“陶崇园!”“到!”“去华师给我买一份25元的百家菜,送到我家。
”“是!”
“陶崇园!今晚、明天凌晨我有重要赛事,要在时间上充分运筹,你可不来我家。
”“是!王老师好好休息,晚安!”
“陶崇园,明天早上6点15分、6点45分分别打我手机,叫我起床。
”“是!”
截了这么多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陶崇园回答的一句句“是”和一句句“到”。
它每出现一次,我就觉得像一把大锤,在人心上,沉重而猛烈地砸一下。
要知道,这是陶崇园的日常,每天都如此。
就这样,王攀以学术名义,让陶崇园成为个人生活奴役,并把陶崇园的私人空间、个人时间,给榨取得一干二净。
可是可恶的是,王攀对陶崇园的压榨,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看到的这些。
他还让陶崇园帮他洗衣服。
这还不满足,还开始从精神上,对陶崇园进行驯化。
2017年12月26日,王攀在QQ上喊话陶崇园,陶崇园回复:“到!”
然后王攀给陶崇园发了一张截图,内心幽幽心怀不满地对陶崇园说了这么一句话:“别人都很假。
”
王攀发给陶崇园的,是他和另一名学生的聊天截图,王攀喊那名学生:“XX!”学生回答:“到。
”王攀:“坦坦荡荡地说出那六个字。
”学生:“爸我永远爱你。
”
我们可以从这张聊天截图上看出,王攀对学生的日常奴役,不仅仅是针对陶崇园一个人。
王攀的用意非常明显,这个学生都这样叫我了,陶崇园,你对我的忠诚,你对我的忠心,该怎么表达,你自己看着办吧。
迫于压力,陶崇园终于喊出了那句令他灵魂都觉得羞耻的话:“爸我永远爱你!”王攀听了,只是运筹帷幄很满意地回复了一句:“我受宠若惊。
”紧接着陶崇园说出了自己微弱的反抗:“我最近身体不适,需要调养。
”言外之意,王攀,别再逼我了,我快要被你逼死了!
但是王攀对掌控欲,是个极其迷恋的人,看着对方被自己肆无忌惮地操纵在手中,这种快感,是不可能让王攀就那么轻易地放过陶崇园的。
下面这张图,就很能说明问题。
20点13分57秒,王攀在QQ上喊陶崇园:“儿子!”时间差不多过了36分钟,20点20分49秒,陶崇园才回复王攀,说:“到!”
紧接着14秒,也就是20点21分03秒,王攀就回了消息,说:“你今天踢球表现不错,衷心祝贺!”60秒过去,陶崇园才回复:“谢谢您夸奖。
”20点22分44秒,王攀说:“继续努力!”
我为什么要把这张截图给放出来,并把时间给精确到秒?因为这张聊天截图给我的感觉就是,王攀那双眼,在时刻盯着陶崇园,并且时间以秒计算。
根据我们的日常习惯,给某人发信息,会这样,“某某,你今天做什么表现不错,衷心祝贺,继续努力”,一口气把话说完,直接发过去就行了。
王攀呢?不是。
他先直接喊陶崇园的名字,等着陶崇园,陶崇园不回复,王攀也不说自己找他是什么事。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是控制,是权力,是压迫,是操纵,是凌驾,是高你一头的快感。
你就是我的奴役。
任何一个正常人,不论是谁,这种多年如一日的压迫,一定都受不了吧?三、同学也在背后抱怨过王攀,说他“贪恋美食,执念于虚荣,活成包装品,像个喋喋不休的麻雀,引人不安,让人厌烦”。
陶崇园把同学对王攀的抱怨,截图发到家庭群,一边安慰自己,一边说,“我真是苦啊,只能忍”。
姐姐陶晓不理解,她问陶崇园,你们老板(导师)怎么还使唤你?陶崇园说,“没办法,他想吃那个华师菜了”。
此刻陶崇园的内心里,对王攀的态度,还是忍和熬。
忍到自己毕业,熬到自己毕业,就能彻底摆脱王攀的控制了。
眼前剩下的,只是耐力和时间问题。
杨宝德是湖北黄冈人,出生于1990年,大学毕业后,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读硕士,研一期间,杨宝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上,两年时间,就发表了3篇论文,其中一篇还是SCI论文。
研二,杨宝德申请了硕博连读,导师转到周筠门下,没想到从此噩梦开始。
周筠除了要求杨宝德在吃饭的时候替她挡酒外,还要求杨宝德在生活中,为她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等等等。
同学们再也约不到杨宝德了,杨宝德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没时间啊,还要陪导师”。
杨宝德酒量小,二两就醉,但在导师饭局上,他必须每次都义无反顾站地出来挡酒,室友常常看见杨宝德,在晚上醉醺醺地回宿舍。
在微信群里,周筠曾对一个研究生自豪地说,“我要重点培养你,把你培养成我的博士,将来也好替我挡酒”。
一天早上9点多,家人给杨宝德打电话,这才得知,这个在村子里面学历最高的年轻人,正在导师家里做卫生,等会还要给导师洗车。
家人很诧异,杨宝德说,“每个学生都这样”。
一次周筠对杨宝德说,我看你现在也没什么太忙的事,于是让杨宝德去给自己熟人的女儿补课,孩子放学时间是晚上8点,从此每周二、周四、周六,杨宝德就要骑着40分钟的电动车,去给孩子补2个小时的课后,然后再骑着电动车回来。
每次都到深夜。
生活上的忙碌,导致杨宝德的科研成果陷入停滞,读博期间,他只发表了一篇论文,而这数据还是他在硕一期间的实验成果,由于这篇论文通讯作者不是周筠,杨宝德还达不到博士毕业要求,顺利结业,对杨宝德来说,希望渺茫。
杨宝德曾考虑过申请更换导师,但是由于在学校里面,很多老师都是同一个学科带头人的学生,申请换导师之后,为了同门情谊,这学生也没哪位导师愿意收。
能走的路,都走不通。
这让性格本就不开朗的杨宝德,变得更加沉默抑郁,每天都活在痛苦自责当中。
2017年5月,周筠再次批评杨宝德,杨宝德自杀未遂,女友把杨宝德自杀的事,告诉了导师,还说,自己的要求是,“希望杨宝德能活着毕业”。
周筠的回复是,“我以后会注意的”。
12月18日,周筠开始同意帮助杨宝德联系出国事宜,这让杨宝德喜出望外,第一时间把这事告诉了家人和女友,大家都很高兴。
12月21日,杨宝德在自习室做英语阅读,周筠大发雷霆,指责杨宝德没第一时间将实验结果告诉她,还说,你出国的事,暂时别考虑了。
这成了压死杨宝德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12月25日,杨宝德将手机、钱包、身份证,放在宿舍,从西安交大学生公寓走出,然后失联,12月26日,杨宝德的遗体,在西安灞河水中发现。
姐姐陶晓知道弟弟陶崇园,在学业上也有压力,她把杨宝德的自杀帖子转给弟弟,说,“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强,多想想爸爸妈妈”。
陶崇园看到后,哈哈大笑,说,“这个我今天也看了,如果我读了(王攀)的博,估计下场会和杨宝德差不多”。
前面我们说过,陶崇园的梦想是找个更好的平台进修读博,然后留在高校当老师,王攀知道后,希望陶崇园能继续留在自己手下读博,然后任其驱使。
陶崇园不愿意,后经过咨询得知,想出国读博,第一关就是先需经过研究生导师同意后,对方才能接收,陶崇园只能对天长叹,“我读博没戏了”。
读博无望,2017年11月,陶崇园通过校招,成功应聘中国银联,计划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工作。
王攀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要求陶崇园立即退出此前正准备的重要国际会议筹备组,离开自己的研究所,辞去足球队队长一职,随后还将陶崇园从个人多个群中踢出。
这意味着,陶崇园之前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功亏一篑,也意味着,陶崇园的学术名声,在圈子里臭了。
导师把他踢出群,退出筹备组,离开研究研,这等于王攀在变相地将他逐出师门。
也在变相地向大家宣布,陶崇园是个逆徒。
不然,导师问什么要这样针对你呢?而没有这样针对别的学生?这是学术圈内大家都默认的潜规则,导师名声再臭,学生挨打,就是你这学生不好。
到最后,事态发展成,王攀一次又一次地把陶崇园踢出群,然后再加回来,最后再踢出去。
折磨手段层出不穷,反反复复。
陶崇园也在日记中,对王攀的恶行,进行了控诉,陶崇园说,“本来想着付出会有回报”“没想到王攀是那么的不讲诚信和虚伪”,陶崇园说,“王攀哪里想过为你好,他最在乎的还是面子和名声”,陶崇园反思自己,说,这是一个“血与泪的教训”。
可惜的是,控诉完了,陶崇园还不敢将日记保留,只能用笔给涂抹掉。
可见他的内心对王攀,是多么的恐惧。
两人的关系就这样变得很微妙。
2018年3月22日中午,雨下得特别大,陶崇园饿着肚子去给王攀送饭,路上他向姐姐陶晓吐槽,说自己是每天又苦又累。
陶晓知道弟弟给王攀送饭的事,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弟弟是每天都要送,更不知道的是,弟弟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崩到极限。
面对弟弟的吐槽,陶晓没太放心上。
在敲门的时候,由于陶崇园没有按照王攀制定的规矩敲,王攀把陶崇园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最后还要求陶崇园对他作揖道歉,才肯善罢甘休,放他回去。
3月26日凌晨两点半,陶崇园在宿舍里面,突然从床上坐起,他向室友李锐求救,“我感觉呼吸困难,快要说不出话了”。
随后,陶崇园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要过来看他,被陶崇园拒绝,说,“早上再来吧”。
拒绝了母亲后,陶崇园又给王攀打了电话,说明自己的身体情况,王攀让李锐把陶崇园送到医院。
挂断电话,陶崇园说,感觉好了很多,不用去医院了,于是上床睡觉。
5点左右,李锐睡得迷迷糊糊,听到陶崇园下床声音,起来寻找陶崇园无果,5点14分,拨通电话,陶崇园谎称在厕所,李锐说:“两边厕所我都找了,没看见你。
”陶崇园的话开始变得支支吾吾起来,李锐没听清他说什么,让他快点回来。
不一会,陶崇园回到宿舍,却不睡觉,而是坐在椅子上发呆,被折腾一宿的同学实在太困,开始补觉。
6点18分,陶崇园走出宿舍楼,见到赶来的母亲,陶崇园说:“妈,我心里很难受,我感觉怎么都逃脱不了王攀的控制。
”母亲劝陶崇园,先到自己住得地方,休息一下。
7点27分,陶崇园对母亲说,自己还有本书在宿舍要拿,于是和母亲分开,往宿舍楼上走去,不一会,陶妈妈察觉到异样,开始向陶崇园的宿舍楼上奔去,随后一声巨响,陶崇园从楼顶跳下,睡在巨大的血泊中。
陶妈妈扑在儿子身上大声呼救,听到哭声的李锐心头一紧,他知道陶崇园出事了。
四、陶晓接到妈妈电话,整个人都是懵的,她不相信这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陶崇园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陶崇园的一个高中同学赶来,他发现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在学校里面莫名消失了。
于是他冲到宿舍,把陶崇园的电脑给抢了出来。
至此,陶崇园电脑里面的记录,才得以保留,王攀多年对陶崇园实施变态的、非人的压榨和欺凌,最终才在大众面前被曝光。
在医院,陶晓见到王攀“没有一点伤心样子”,她质问王攀,“难道你不该跟我弟弟道歉吗?难道你不该给我们一个说法吗?”王攀只有这一句:“你弟弟是我学生,我和他关系很好,你弟弟出事,我也很难受。
”陶妈妈见到王攀,情绪激动,对着王攀大喊:“王攀,你还我儿子命来!”王攀听后,落荒而逃。
陶晓把弟弟电脑上的聊天内容拿给学校,要求学校惩治王攀,可结果事与愿违。
3月28日,校方代表与陶崇园家属见面,校方坚称,陶崇园自杀行为和学校无关,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出于人道主义,学校可以支付5万元抚恤金。
这一提议被陶崇园家属拒绝,陶崇园家属报警,希望彻查,警方调查后排除他杀,无法立案。
事情陷入僵住。
当天下午两点,陶崇园的一个高中同学提议,到学校里面去拉横幅,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生,陶晓的内心有些抗拒,她觉得这种做法很原始,很粗暴,也很不文明。
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陶晓说,“这都什么时代了,还需要拉横幅才能解决问题吗?”可现实,很快将陶晓打醒。
到了学校,拉起横幅,陶晓跪在那里,觉得很羞耻,她说“自己像个傻子”。
让大家想不到的是,横幅还没拉开,几十名保安就来了,将他们围住,强行要把横幅收走。
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陶崇园的一名高中同学,被保安打成重伤,到医院检查为脑震荡。
那么王攀呢?王攀在干嘛?没几天,王攀照常出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谈笑风生,纵横万里,屁事没有。
无奈之下,陶晓才把这事发到网上,陶晓说,微博内容,她改了很多版,边写边哭,边写边哭。
事情捅到网上,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3月31日,理工大学最初回应,“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
王攀的事件说明,这时也在网上传开,王攀说,他让陶崇园“做家务”“喊爸爸”,其实是他们之间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更是一种“古代”+“英国”的全新教学模式。
日常生活中,他对陶崇园看似疾言厉色的言辞,其实也只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心理小测试”。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一句,“自己没错,陶崇园死了,不是他的本意”。
面对王攀的无耻辩解,愤怒的网友把王攀的祖坟,都给骂得硝烟四起。
在陶崇园跳楼自杀的第14天,理工大学终于发出通报,“认定王攀存在于学生认义父子关系等与教学科研无关的行为,停止王攀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并放出狠话,“下一步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王攀被停职了,但是这件事带给陶崇园家属的伤害,并没有停止。
陶爸爸从农村来到,在陶妈妈身边打工,因为在老家,他看见什么,都会想起儿子,哪里都是儿子身影。
他更怕村人,在他面前一不小心提起儿子,在老家,他待不下去。
见到陶晓,陶爸爸红着眼睛说,“我觉得自己这辈子,再也走不出来了”。
陶崇园自杀,带给陶妈妈的打击更大,毕竟儿子就是在自己面前跳下去的,那种没能挽留住儿子的后悔,让陶妈妈一直无法原谅自己。
陶妈妈的微信名字以前叫“甜蜜如斯”,儿子出事后,她就把微信名字改了,儿子没了,“甜蜜”也没了。
陶晓说,她学校后面是一家医院,经常有救护车进进出出,每次听见救护车警报响起,她就会想起弟弟那天被抬上救护车的情景。
走在楼下,总是担心有人会从上面掉下来。
尤其去找妈妈,要经过弟弟抢救的那家医院和理工大学,每次听到广播报这两个站名,她的心里,都会疼痛地收紧。
这种痛,在生活中,总会不经意间地把你撕裂。
一开始陶晓想不明白,弟弟为什么要自杀,当她整理完弟弟的电脑后,陶晓异常震惊,她也终于理解,弟弟为什么要自杀了。
自己爱戴的老师,做出那么出格的事,那么无底线的事,弟弟的身份又是男生,真的让人难以启齿。
陶晓说,“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也说不出口”。
王攀得不到惩罚,他们无法原谅自己。
五、2018年4月29日,陶晓以父母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王攀侵害弟弟人格权,4月24日法院立案受理。
5月24日,陶晓收到法院举证通知书,6月22日陶晓向法院呈交了一份多达600页的PDF文档,打印出来,有整整两本书那么厚。
法官看了都震惊。
王攀申请庭外调解,陶崇园家属同意,法院准许。
但是庭外调解并不顺利,陶晓要求,1,公开调解书内容,2,王攀给陶崇园道歉,并90度鞠躬。
王攀不仅在措辞上、字眼上,扣来扣去,想法设法玩弄文字游戏,撇清陶崇园的死亡和自己关系。
还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事情结束后,陶家亲属不允许在公开场合发言、提及此事,如有违反,赔偿金不仅要如数返还,还要额外支付违约金。
陶晓大怒,我们要得不是一笔封口费,要得是你的道歉,你的道歉。
“爱生活”的陶晓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斗士”,和恶魔这么近距离地厮杀绞缠。
几次调解,陶晓都被折腾得精疲力尽。
2019年春节,是万家团圆、举国同庆的日子,陶家却过得非常凄凉,陶妈妈的妹妹,特地从外地儿女家赶过来,陪着陶妈妈。
那天,大家一起简单吃个饭,没人提起陶崇园,年后没走亲戚,也没回老家看望爷爷,到现在爷爷还不知道陶崇园出事了,家里人骗爷爷说,陶崇园出国了。
爷爷疼弟弟,陶晓怕爷爷问起,她忍不住哭出来。
2019年3月26日,是陶崇园的周年忌日,陶晓对王攀放下狠话,如果你还不肯道歉,那就直接开庭吧。
2019年3月25日,陶崇园去世一周年的前一天,王攀才同意道歉,并支付抚慰金65万元。
道歉词是陶晓写的,让王攀拿着一个字一个字念来道歉,“我,王攀,对陶崇园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自己的不当言行表示道歉,我对失去陶崇园这名优秀的学生深表痛心,对陶崇园的悲剧表示惋惜。
”陶晓说,我特意在“我”后面加上“王攀”两个字,就是要让王攀记住自己的耻辱,也是为了用这种方式,对弟弟的在天之灵有一个交代。
道歉词念完后,王攀不愿意90度鞠躬,经过快长达一年的谈判和厮杀,陶晓此时已经彻底没有力气去和王攀纠缠了。
不90度鞠躬,就不90度鞠躬吧。
在调解书上签字,陶妈妈已经哭到发不出声音,她的手不停地抖,不停地抖,抖到签不了字,事情结束后,陶妈妈病倒了。
从儿子去世后,她就一直在撑着,不停为儿子伸冤。
陶爸爸和陶妈妈,从此变得再也没有安全感,如惊弓之鸟。
有一次,陶晓外出办事,两位老人一天要打好几通电话,上车一个电话,见朋友一个电话,到酒店也一个电话。
陶晓说,在弟弟没出事之前,他们从来不是这样,老人的惶恐,让陶晓很心酸。
陶晓也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她说,毕业后,她想换个环境,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
她不想看到大家投来的同情目光,更不想让大家知道,曾经发生在她身上的悲伤。
毕竟那个和她抢夺零食的弟弟,在她的生命里,就没离过场。
六、在陶崇园跳楼自杀2年零7个月后,也就是2020年10月,理工大学在官网上,公布了《理工大学2020年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教师名单公示》文件。
大家猛然发现,两年前逼死陶崇园的导师王攀大名,赫然在列。
这引起了大家的舆论和抵制风暴。
理工大学和王攀一定很委屈,自己明明已经把65万都赔给陶崇园了,命都买断了,事情该翻篇了,为什么大家还不肯定放过?其实我也不明白,难道监督人渣导师王攀这事,不是学校的份内事吗?现在怎么变成社会责任了?一个学校的用人标准和底线,到底在哪里?最后点个“在看”吧,谢谢。
上一篇:胡军老婆卢芳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