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曾这样评价《三体》中的程心——
“她其实很自私,但这种自私和普通的自私不一样,因为她自己觉察不到。遵循道德的人其实很自私,因为他们除了道德和良心什么都不管,程心恰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会认为自己很崇高,认为自己不自私,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是普世的、正确的。至于遵循它会带来什么后果,她只考虑能不能让自己的良心得到平安。”
方方女士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生于南京、长于,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并且是中国作家协会委员。
在疫情之初,身在的她,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封城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方方日记”一经发布,立刻获得广泛关注。
这两天,尚未饭冷的方方日记有出了新“王炸”,在欧美等国家出版,改名《日记》,还登上了《洛杉矶时报》头条,已在“亚马逊”网站上架预售。消息一出,网络上再次沸沸扬扬,褒贬不一。
其实在海外出版书籍,算不上什么大事。但短短时间内,方方日记就完成海外出版,还受到西方媒体的大力吹捧。特殊的题材、特殊的时候、特殊的氛围……
事出反常必有妖,或许方方女士本身并无什么过多想法,只是以为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但“别人”呢?
一、
2018年,美国一家地方报纸为了庆祝美国独立日,准备在脸书平台上发表《独立宣言》。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脸书的智能审稿系统却认为《独立宣言》涉嫌“种族歧视”,给删除了,引发了美国社会巨大争议。
所以,在美国并不是想说啥说啥,想干啥干啥。据说姚明刚到美国时,说不好英语,开口总是先来一句“内个……”,差点因此被打,因为“内个”和“nigger”(黑鬼)发音相似。
方方日记不是小说,是写实性的文字,无论在哪里出版,只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内容真实不侵犯他人隐私,那么出不出版是人家作者的自由,至于人家拿多少稿费又怎么花,别人都没权利去指责批评。
二、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是啊。”“你写日记吗。”“我不写。”“你写日记吗?”“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写出来的哪能叫心里话?”
日记这玩意儿,就是把脑子里的想法写在纸上,可以道听途说,甚至“胡编乱造”,“自娱自乐”嘛。
想法可以随意,说法、看法不行,做法就更不中。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看看网络上的各色帖子和回帖,立马就会发现脑洞真的比黑洞还深不可测。
想法在脑子里才是想法,反正脑子是自己的,既可以解放思想,也可以胡思乱想,咋折腾都行,随意。但想法表达出来,就成了看法,成了说法,就不能随意,特别是因为身份、场合的缘故,表达想法就更要特别注意。
我们村的老大爷,在墙根下晒太阳聊天扯屁时,基本上开口得先说一句“马勒戈壁的”,然后再大事小情的扯。如果不加这么一句,不仅说的人感觉不带劲,就连听的人都会觉得不过瘾。
可若把这大爷提拔成蒙古国海军司令,他在电视上公开讲话时还这么张口闭口“马勒戈壁”,那估计别人该“马勒戈壁”他了。
三、
“一个朋友发来消息……;一个医生朋友告诉我……;某某专家说,某某领导在汇报前期疫情时,脸色非常难看……”这都是方方日记里的内容。
不知道方方女士是否有曾实际走访调查,看样子并没有,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闲言碎语”,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说法。也就是说,方方日记里的内容,真实性并没有得到验证,更多的是作者从自己的角度所作的猜测。
如果是小说,或者是学术观点,那么也无所谓,但这种带有明显个人倾向性的内容,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版就有问题。特别是西方某些国家这么着急出版,还大肆鼓吹宣传,这背后的心思更有深意。
四、
舆论是一把利器。
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政治上惯有套路之一,就是先把舆论搞起来,操纵民意,然后再通过立法等等形式,对其他国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我之前写的《美国发家史》里有具体写。
所以,短短时间内《方方日记》迅速出版,还改名《日记》,故意忽略人民、全国人民在疫情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故意忽略中国对世界疫情防控工作的鼎力支持,却把一份没有经过调查取证,只是个人观点记录的东西出版发行,或许方方女士被人“利用”了。
但方方女士本人或许没有想这么多,我们还是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吧,毕竟社会这么大,需要包容与多元,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的样子。
只是,不要做那些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