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A按:很多事情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不然,你就没有主见。
但这个观点最好是基于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是被别人带节奏。
所以,各位读者,在平实最好只看客观性的新闻,自己去思考事件背后的关联相关,得出自己的判断,尽量不要关注那些动不动就急于抛出自己鲜明观点的公众号或时评。
因为子弹还没落地之前,你得让它飞一会,不然,你怎么知道它飞到哪里去呢?前几天管轶院士说了几句对疫情的担忧,被国人骂成过街老鼠,结果呢……供各位读者参考。
本文转自:Ci哩Ci哩2
截至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七)00:21,国内确诊病例37294(最新数据已超过4万人,编者注),疑似病例28942,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仍以每天三千左右的数量增加。
全国人民所期盼的拐点尚未到来。
1月23日,财新网的一篇采访报道《SARS专家管轶:这次我害怕了》引起了很大的公众反响。
保守估计,此次感染规模最终可能会是SARS的10倍起跳。
我经历过这么多,从没有感到害怕过,大部分可控制,但这次我怕了。
客观地说,管轶这句话起到了一些震慑的效果。
尤其像我们这种后知后觉的人,看着真的有些担惊受怕。
但很快遭到了网上批判,说他是出于学术研究想去找样本,吃了闭门羹恼羞成怒。
在没有一个专家学者出来反驳的情况下,一群什么都不懂的、所谓的“爱#国”自媒体,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管教授进行了大面积的口诛笔伐和人身攻击。
我们乐观地以为一切尽在可控之中,春节期间发段子相互取乐,简单地认为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到了该上班的时候,肯定拐点了。
但情况远非如此,现在看来,“感染规模是SARS的10倍起跳”果然是保守了。
半个多月后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位病毒专家还说了些什么:
我是21日到达,下午3时到了当地的一个菜市场叫小东门市场,看到的场景一片祥和,好多人还忙着置办年货,我对此极其惊讶。
……我观察市场里的民众只有不到10%的人戴上口罩。
第二天在机场,让我再次惊讶到掉了下巴。
机场人流已明显下降,而机场居然还有个别旅行团出游。
更让人不解的是,机场的地面没有消毒,只有人手握体温计监测体温,我观察了的候机厅内,只有零星的地方比如星巴克放上了消毒液。
当我过安检的时候,拿着放行李盒子的安检小姑娘,只带着最简易的一次性口罩。
我说:丫头,你的口罩质量不行,你每天接触这么多旅客,她说因为上面担心影响形象不让戴,这是她自己准备的。
这说明即使前两天中央已经发话高度重视,但当地卫生防护根本没有升级。
我当时就想,这都要“战争状态”了,怎么还没拉警报啊,百姓好可怜,还在安心准备过大年,完全对疫情无感啊。
时间点我觉得已经错过了黄金防控期,效果我并不乐观……春运大潮已经快结束了,许多年轻人或者老家在外地的已经回家过年了,他们很可能是在社区接触到了病人,出城时还在潜伏期,很可能都是移动的病毒。
这些人回老家,就把病毒带去了全国各地……此外,已经出城的那些人,会不会或者懂不懂怎么自我隔离。
我看当地政府似乎不作为,连个隔离指引也没有给到出城的人。
如果去过的人,请自我隔离。
以我自己为例,我离开时在飞机上全程戴口罩,一下飞机,就用酒精消毒液把衣服、鞋子、行李箱全部消毒,我也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准备好物资,在一个屋子里自我隔离至少五天,每天早晚汇报,有无发病。
其他没去过的人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一旦有感到不舒服,尽早就医,少与他人接触。
之前曾经报出几天没有新增病例,当时我还有点乐观……但如今新增病例增加不少,我想说现在不是比谁官大、比谁权力大,真正要具有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而我们忙着过大年,报以一片嘲笑和批评。
他是钟南山最得意的学生;他是中国培养的世界顶级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抗击“非典”功勋。
说了几句真话,却遭遇了谩骂和抵制。
疫情至此,我们居然听不见这位病毒专家的声音。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在这场事关全人类福祉、亿万人性命的“战疫”中,我们期盼再次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